父子吃面引发的深思:溺爱非真爱,立规矩方为远谋。(图片来源:Pixabay)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长成什么样,根子就在父母怎么教。
一碗面照见的未来
面馆里,一对父子刚吃完面。儿子吃光自己的,随手把父亲的碗拉过来,倒了大半。父亲默默不语。结帐时,儿子不耐烦地催促,父亲掏钱时掉了一地硬币,弯腰去捡,儿子却站在门口嫌弃地扭过头。老板看在眼里,叹息说:“这老爷子,以后怕是连养老院的门都进不去。”
很多父母以为满足孩子就是福气,却不知过度纵容养出的,往往是白眼狼。《颜氏家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狎则怠慢生焉。”缺乏威严与规矩,孩子自然怠慢父母。
溺爱的代价:周员外的悲剧
北宋汴京有个周员外,老来得子,取名宝儿。因溺爱,宝儿坏事不断;打碎玉瓶,父亲笑称“碎碎平安”;打伤书僮,赔钱了事;赌博输掉铺面,父亲咬牙还债。十年后,父亲病倒,宝儿却逼问房契,最后卷走财产,将父亲赶出家门。风雪夜里,周员外孤苦而死。宝儿却在酒楼狂欢,大言:“老头子的棺材本,本就该给我享用!”这便是溺爱的代价。
《左传》言:“爱子,教之以义方。”真正的爱,是教孩子走正道,而非剥夺成长的能力。孩子要什么都给,犯错也不教,最终害的是他自己,也让父母老来凄凉。
真爱的智慧:“狠心”的父母计深远
“慈母多败儿”并非空话。教育孩子需要原则和分寸,让他们吃点苦、碰点壁,才能长大。战国时赵太后最爱小儿子长安君,却在老臣触龙劝说下忍痛送去齐国做人质。长安君在外历练,后来反而能担重任。这正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教育三要素:管、教、罚
1.肯管:规矩是人生的第一道护栏
没有规矩的自由是放纵,容易养出失控的“巨婴”。规矩不是束缚,而是帮助孩子看清世界红线的灯塔。研究证明,家庭规矩明确的孩子,安全感更高。
2.肯教: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是无声的“现场直播”。孩子的言行,往往是父母自身的镜像。
3.肯罚: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惩罚的目的不是伤害,而是让孩子明白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过度的保护只会剥夺孩子的责任感与担当。当孩子学会直面自己选择的结果,责任感的种子才能真正扎根。
结语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若舍不得立规矩、狠心教育,孩子长大必然缺乏责任与感恩。教育没有快捷方式,父慈子孝、家庭和乐,从来都是父母一笔一划教出来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