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异常细节曝 胡锦涛缺席 军委高层异动 外交大豪赌(图)

发表:2025-09-03 16: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9.3阅兵
2025年9月3日,内忧外患的中共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和阅兵式。这是十年来第二次举办的“9.3阅兵”,也是习近平主政以来第3次天安门阅兵。此次活动在中共军方高层人事调整持续进行的敏感时期举行,多个细节变化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政治动态的广泛关注。(图片来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9月3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2025年9月3日,内忧外患的中共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和阅兵式。这是十年来第二次举办的“9.3阅兵”,也是习近平主政以来第3次天安门阅兵。此次活动在中共军方高层人事调整持续进行的敏感时期举行,多个细节变化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政治动态的广泛关注。

9.3阅兵安排中的异常细节 胡锦涛和朱镕基未露面

此次阅兵最引人注目的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未现身天安门城楼。这与十年前的首次九三阅兵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包括江泽民、胡锦涛在内的多位中共元老都在城楼上与现任领导人一同出席。在本次活动中,已故的江泽民自然缺席,胡锦涛和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未露面,而温家宝、王岐山、张高丽、贾庆林、刘云山等部分前任领导人则有出席。胡锦涛的缺席引发了外界对其健康状况以及高层政治动态的各种猜测,但官方并未对此作出任何说明。

在阅兵的具体安排上也出现了不寻常的变化。中部战区空军司令员韩胜延中将担任阅兵总指挥,而非按惯例由阅兵地所属军事单位的最高主官中部战区司令员王强担任。值得注意的是,王强此前也缺席了今年“八一”建军节的相关庆祝活动。这种非常规的指挥安排被外界视为军方人事调整仍在进行的侧面反映。

中共军方高层持续震荡

此次阅兵举行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共军队正在经历的高层人事震荡。自2023年以来,多位在中共二十大后获得习近平亲自提拔的将领相继出现问题。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在福建任职期间与习近平相识,二十大后获得破格提拔,但近期已从官方公开活动和报道中消失,官方迟迟未对其状况作出说明。负责军队政治工作的苗华上将因严重违纪行为接受调查,兼任国务委员的国防部长李尚福也被调查。这些变动使得中央军委的七个席位中出现了三个空缺。

在阅兵前夕,还有军队高级将领引发“被整肃”的猜测。8月21日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时,按惯例应现身的西藏军区司令员王凯和军委办公厅主任方永祥未见于公开画面,再度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国际嘉宾安排凸显习近平政权被孤立

在国际嘉宾的安排上,此次阅兵呈现出新的外交格局。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分别站在习近平的左右两侧,被视为最重要的国际嘉宾。这一安排与十年前形成了明显对比,当时习近平一侧是普京和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等外国元首,另一侧是江泽民、胡锦涛等退休的中共领导人。

金正恩此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是继1959年其祖父金日成之后,朝鲜最高领导人再度在天安门观看中国阅兵。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并未出席今年5月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胜利日阅兵,但选择参加北京的纪念活动。这种中俄朝三国领导人同框的场面极为罕见,上一次这三方力量共同应对重大国际局势,还要追溯到7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时期,但即便在当时,三国领导人也从未一同出现并留下照片记录。

此次共有26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纪念活动,大多数来自中亚和东南亚国家。韩国方面派遣国会议长禹元植率领议员团参加相关活动,禹元植表示如有机会与金正恩交谈,将转达韩国总统的口信。

胡锦涛等前领导人的缺席、军方高层的人事变动、国际嘉宾安排的变化,以及阅兵指挥安排的异常,都反映了当前中国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这些细节变化虽然官方未作详细说明,但已成为观察中国政治动态的重要窗口。

“反西方轴心”集结 宾客名单的深层解读:盟友圈的缩水警讯

根据外媒报导,习近平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等“反西方轴心”领袖同台亮相,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这场阅兵式将为习近平提供绝佳的合照机会,特别是在美国总统川普仍未能促成俄乌停战,且刚表达愿意会晤金正恩之际。

中国政治分析家文昭在其深度评论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视角。他通过对比2015年和假设的2025年阅兵宾客名单,揭示出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中国的“朋友圈”正在急剧缩水。

回顾2015年的9·3阅兵,当时的宾客名单包括了韩国总统朴槿惠、哈萨克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总统阿坦巴耶夫、塔吉克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捷克总统泽曼、南非总统祖马等多国领导人。这个名单展现了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影响力和外交成果。

然而,如果今天举办类似的阅兵式,这份名单将显著缩水。韩国、哈萨克、南非、澳洲、印度、泰国等重要国家的领导人缺席将成为常态。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更加狭窄的“反美轴心”:俄罗斯、北韩、伊朗、叙利亚等国家。

这种宾客构成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外交战略的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原本旨在构建一个包容性的国际秩序,吸引更多国家参与中国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然而,当前的现实却是这一理念的失败。

“这份名单反而突出了反美轴心的色彩”,正如分析所指出的,当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变成俄罗斯、朝鲜、伊朗这样的国家时,它实际上是在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经站在了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对立面。这种定位不仅无法吸引中立国家,反而可能推动更多国家倒向美国阵营。

经济基础的动摇与政治合法性危机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外交孤立正在与国内经济危机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中国当前面临着持续的通缩压力、房地产市场崩溃、消费信心低迷等多重经济挑战。政府的刺激政策效果有限,“政策失灵”的迹象日益明显。

经济困境不仅削弱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动摇了共产党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基础。长期以来,中共依靠经济增长来维持其统治合法性,但当这一基础开始动摇时,政治稳定性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内政外交的恶性循环

国际孤立与国内政治压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剧与西方国家的对立。同时,国际制裁和孤立又会加重国内经济困难,形成更大的政治压力。

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看似成功的外交活动,如9·3阅兵,也可能成为“习近平最后一朵璀璨的烟花”。表面的辉煌可能掩盖不了深层的结构性问题,甚至可能加速这些问题的暴露。

当中国越来越依赖与“反美轴心”国家的合作时,它实际上是在缩小自己的战略选择空间。这种路径依赖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外交布局可能会让中国在面对未来挑战时缺乏足够的国际支持和合作伙伴。

9·3阅兵作为一场盛大的国际活动,确实为习近平提供了展示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平台。然而,深入分析显示,这场看似成功的外交秀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风险和结构性问题。

真正的大国实力不仅体现在军事力量和经济规模上,更体现在国际影响力、软实力和获得广泛国际支持的能力上。当一个国家的主要盟友变成国际社会的边缘力量时,这本身就说明了其外交战略的局限性。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维护核心利益的同时避免国际孤立,如何在大国竞争中保持战略平衡,将是未来外交政策面临的重大挑战。9·3阅兵或许能带来短期的外交收益,但能否转化为长期的战略优势,仍然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

“国破山河在,今后怎么办?”这句古诗或许正是对当前中国外交困境最好的注脚。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