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在白宫罗斯福厅举行的行政命令签署仪式上展示已签署的行政命令。(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9月11日讯】(看中国记者翁友德综合报导)中共对外耀武扬威、穷兵黩武的姿态数年来日益加剧,破坏的已不仅是印太地区的和平稳定而已,红色政权正一步步有计划的破坏全球和平,国际社会也不再天真的以为中国富了,中国自然而然就会走向民主开放的自由社会,目前围堵中共俨然已成不可逆转的全球态势。美国川普总统也相应祭出一系列关税行政命令,锁定“转运洗产地”行为,旨在全面围堵中国大陆借由第三国迂回规避高关税的策略,重塑全球经贸秩序。此举不仅影响国际贸易格局,也促使台湾政府加强边境管制,严防中国产品透过台湾“洗产地”进入国际市场,维护国家声誉与产业利益。
川普关税令聚焦 围堵中共洗产地
美国总统川普签署的《进一步修改对等关税税率》行政命令,不仅重申其关税权力,更将“转运洗产地”列为主要打击目标。此命令旨在巩固美国的全球经济与国安联盟,明确要求各国在经济与国安议题上与美方保持一致。对中共当局而言,此举意在破解其供应链透过简单加工、取得他国原产地标示后出口至美国的模式。美国明确将此类行为视为国家安全漏洞,并扬言公布涉案国家与企业名单,纳入公共采购与国安审查,促使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需严格考量供应链的国安风险。若未能配合美国的国际秩序,将面临关税惩罚与地缘孤立。
台湾多管齐下 防堵洗产地
面对国际情势的剧变,台湾政府展现了多管齐下的防堵决心。经济部提出四项因应策略,财政部关务署亦加强边境查验与民众检举机制,共同打击“洗产地”行为。
台湾前经济部部长郭智辉表示,为防范中国大陆产品低价倾销及透过台湾“洗产地”的问题,经济部已拟定四项具体策略:
1.监测贸易量及高风险厂商:建立监测系统,追踪货品流量变化,预防重大违规转运。透过比对进口与出口数据,识别异常进出口情况,建立高风险厂商名单,并请海关加强查验。
2.加严裁罚违规行为:对于产地标示不实或违规转运行为,将依《贸易法》严格裁罚,最高可处新台币三百万元罚锾,情节重大者,甚至得废止厂商出进口资格,以维护国家信誉。
3.配合财政部加速调查反倾销案件:与产业公协会保持联系,若发现异常情况,将进一步厘清原因,并在有必要时协助业者申请启动反倾销调查。
4.加强对业者宣导:定期举办宣导会,向业者说明原产地认定及进出口规定,避免因不熟悉规定而触法,今年已规划与产业公协会合办至少十八场宣导会。
严查滥罚 成效卓著
财政部关务署与经济部联手,在打击“洗产地”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统计显示,近五年来,一般贸易区累计查获744件涉及“洗产地”案件,其中逾200件已进行裁罚,总罚锾金额高达约2,800万元。
此外,财政部关务署于2024年4月1日至8月17日期间,针对输美产品进行了严格查核,共计抽验12,537笔,并将其中156案移送经济部贸易署处理。目前已裁处金额达264万元,涉及违规件数约40笔。关务署呼吁民众,若发现国内厂商疑有“洗产地”行为,应主动检举并提供具体事证,共同维护贸易秩序及国家利益。
为进一步防堵“洗产地”行为,财政部要求相关厂商在出口货品时,必须提供实际的加工制程证明。此举旨在杜绝仅进行简单包装、更换标签等“假加工”行为,确保货品的原产地能够真实反映其生产过程。
泰国与墨西哥防堵“洗产地”措施详述
面对美国的压力与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趋势,泰国与墨西哥等国也积极采取措施,防堵中国大陆产品透过“洗产地”规避关税。
墨西哥提高对中关税 筑起“北美堡垒”
为回应川普政府的要求,墨西哥正计划在其2026年预算案中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涵盖汽车、纺织品和塑料等领域。此举不仅是为了保护墨西哥本土产业免受低价中国大陆产品的冲击,也是为了满足川普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大陆利用墨西哥“洗产地”进入美国市场的指责。墨西哥政府提出的“北美堡垒”构想,旨在限制中国大陆商品进口,同时强化美墨加三国的经贸联系。此举也显示墨西哥将在经济外交政策上,更加紧密地与美国保持一致。
泰国强化查验 严控原产地认定
泰国政府也正加强对第三国转运商品的查验,确保遵守原产地规则。特别是针对太阳能板等产品,美国怀疑部分产品在泰国仅进行最小加工,实则仍含有中国大陆零件。为此,泰国已指示关税厅加强对“高风险商品”的监控与验证,确保其真正于泰国制造或组装,并符合协议要求的区域价值含量(RVC)门槛。泰国政府也收回了民间机构的原产地签发授权,由官方机构严格把关,并加强对工厂的现场核查,以防止“假加工”和虚伪标示。此外,泰国也警惕中国大陆企业利用当地企业规避美国出口管制,例如走私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的高端芯片,以免损害泰国的国际信誉。
七大“洗产地”经典案例深度剖析
以下将针对数个典型的“洗产地”案例进行剖析,揭示业者惯用的手法、查缉难度与最终的处分结果,借此突显政府打击此类违规行为的决心与成效。
案例一:工具机更换外箱与标签案
•涉及产业:工具机
•违规手法:将中国制造工具机运至台湾,仅更换外箱与产品标签,虚报为“台湾制造”出口至美国。
•目标市场:美国
•查核方式:海关比对报关资料(进出口时间短暂)、实地查验(零件型号与中国原厂一致)。
•处分结果:裁罚数十万元,废止一年出口资格。
案例二:自行车零件简易组装案
•涉及产业:自行车零件
•违规手法:将中国制零件运至台湾进行简易组装(如锁螺丝、装轮胎),贴上“MIT”标签出口。
•目标市场:美国
•查核方式:关务署依“实质转型”与“附加价值35%”标准判定,发现附加价值率远低于法定标准。
•处分结果:撤销原产地证明书,货物被美国海关加征中国关税。
案例三:太阳能板转贴标案
•涉及产业:太阳能板
•违规手法:将中国制造太阳能板运至台湾保税仓,撕毁“Made in China”标签,改贴“Made in Taiwan”。
•目标市场:欧盟
•查核方式:海关保税仓实地查验(发现大量原标签与新标签),比对进出口报单(产品型号一致)。
•处分结果:裁罚300万元,停止6个月进出口资格。
案例四:扣件产业混料包装案
•涉及产业:扣件(螺丝、螺帽)
•违规手法:将大量中国制扣件与少量台湾制扣件混合包装,以“MIT”名义出口至美国。
•目标市场:美国
•查核方式:大数据分析进出口比例(中国进口量与出口量比例异常),抽样检验材质与制程。
•处分结果:裁罚200万元,列入高风险名单,后续货物逐批查验。
案例五:纺织品假加工案
•涉及产业:纺织品
•违规手法:将中国制布料运至台湾,仅进行简单裁剪与缝边,未达实质转型,虚报为“台湾制造”。
•目标市场:欧美
•查核方式:海关依“实质转型”标准判定(简单加工不构成产地变更),比对加工时间与出口量(明显不符)。
•处分结果:撤销原产地证明,通报进口国海关追税。
案例六:电子零件虚报制程案
•涉及产业:电子零件
•违规手法:将中国制电子零件运至台湾,虚报进行焊接、测试等制程,企图取得台湾原产地证明。
•目标市场:美国
•查核方式:查核发现仅为简单电流测试,未达实质转型;比对加工时间与出口量发现不合理高效与低成本;技术文件不符。
•处分结果:撤销原产地证明,通报美方进行技术审查,后续产品遭列入“技术敏感清单”。
案例七:五金工具分批转运案
•涉及产业:五金工具
•违规手法:将中国制五金工具分拆,以多家空壳公司名义分批转运至台湾,再合并出口至美国,规避追踪。
•目标市场:美国
•查核方式:关务署运用跨公司资料比对与物流追踪技术,发现多家公司使用相同仓储与运送路线,产品型号一致。
•处分结果:合并追查后,裁罚总金额达400万元,废止三家公司出口资格一年。
财政部关务署亦积极鼓励民众提供线索,凡检举国内厂商疑涉“洗产地”行为,并提供具体事证,海关将依法严格保密处理,共同打击不法,维护国家贸易利益。
政府强调,维护台湾出口商誉与经贸利益,需仰赖公私协力。唯有全民参与、业者自律,才能共同守住台湾的贸易诚信。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