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5年10月4日,日本东京,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束后,新当选的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党首高市早苗在党首办公室合影。 10月4日,保守派人士高市早苗赢得日本执政党党首职位后,她高喊“新时代”的到来,并有望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图片来源:Yuichi Yamazaki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0月4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日本执政党自由民主党今(4)日举行第29代总裁选举中,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脱颖而出,击败了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成功当选新任总裁。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不仅使她成为自民党创党以来首位女性党魁,更为她铺平了道路,预计将在10月15日的临时国会上被指名为日本第104任内阁总理大臣,从而开创日本宪政史上首位女性首相的崭新篇章。
高市早苗的当选,被广泛视为日本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预示着日本内外政策将在相当程度上延续其政治导师、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所倡导的保守路线,尤其是在经济、国防和外交等核心领域。她的坚定政治立场和鲜明政策主张,使其在日本政坛备受瞩目,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深切关注。
政治生涯与“铁娘子”的崛起
高市早苗的政治生涯充满了坚韧与独特的色彩。她于1961年出生在日本古都奈良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汽车产业的上班族,母亲则是一名警察,这与日本政坛中常见的政治世家背景大相径庭。尽管成长于家规森严的环境,年轻时的高市早苗却展现出叛逆的一面。高中时期,她曾多次违反校规,甚至有过骑重型机车上学的“暴走族”经历。然而,这份叛逆并未影响她的学业表现,她最终考入神户大学经营学系。大学期间,她还曾担任乐团鼓手,是重金属音乐的忠实爱好者,这段经历也为她赢得了“铁娘子”的称号,呼应了她所敬佩的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
毕业后,高市早苗进入日本著名的松下政经塾深造,随后远赴美国国会担任研究员,并曾主持电视节目,累积了丰富的国际视野和媒体经验。1992年,年届而立的她毅然投身政治,首次以无党籍身分参选众议员便高票当选。1996年,她正式加入自民党,从此开启了在执政党内的上升之路。她先后担任过冲绳及北方担当大臣、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和总务大臣等重要职务。她的政治生涯中,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提拔是关键因素。在安倍首度执政的2006年,高市首次入阁,担任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安倍第二次执政后,高市于2014年被任命为日本首位女性总务大臣,并以近1500天的任期创下了日本历代总务大臣的最长纪录,充分展现了她卓越的行政能力和不屈不挠的政治风格。她能言善道、擅长辩论的形象,也使她在日本政坛中独树一帜。
与安倍晋三的深厚渊源与“安倍路线”的继承
高市早苗被广泛视为安倍晋三的政治门生与理念继承者,甚至被誉为“女版安倍”。两人在政治理念上高度契合,人脉圈子也多有重叠。安倍晋三看重高市作为女性政治家的代表性、出色的政策能力以及她对保守派理念的坚定忠诚;而高市则在安倍身上找到了实现自身政治抱负的强大依讬与引路人。她长期以来都是“安倍经济学”的坚定支持者。
在安倍晋三于2022年7月不幸遇刺身亡后,高市早苗多次公开宣示将继承安倍的遗志。特别是在受日本李登辉之友会邀请演说时,她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强化日本与台湾的关系。她的经济、外交和国防政策方针,几乎都延续了安倍晋三的理念,因此被外界一致视为“安倍路线的继承者”。她曾表示,已故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所展现的坚毅与温柔并存的领导力,是她政治生涯中最想实践的精神。
主要政策主张:保守而坚定
高市早苗的政策立场鲜明,贯彻其右倾保守的政治理念,并在多个关键领域呼应了安倍晋三的政策方向。
经济政策:“早苗经济学”(Sanaenomics) 高市早苗是“安倍经济学”的坚定支持者和继承者,她提出的“高市经济学”不仅是对安倍经济学的致敬,也体现了她在经济政策上的核心思路。她的经济主张主要包括:
- 宽松货币政策:她支持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张透过货币宽松、财政刺激和结构改革这三支箭来刺激经济增长。她明确反对日本央行过早升息,认为过早的紧缩政策会抑制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她的这一政策方向可能令市场担忧日本央行加息步伐的放缓,甚至导致日圆走弱,以及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扭曲。
- 积极财政支出:她主张政府应透过扩张性财政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她的政见涵盖了削减燃油税、加速取消临时税率、设置福利税收抵免等措施。她也强调透过战略性的危机管理投资来实现经济增长,并推动日本拥有的先进技术走向国内外市场。
- 产业振兴与技术创新:她倾向于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尤其支持“投资、产业振兴、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
国防与国家安全 在国防与安全保障方面,高市早苗也强烈反映了安倍晋三的遗绪,主张强化国家安全、提升国防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
- 修改宪法第九条:她长期主张修正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并力推将自卫队改为“国防军”,同时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她认为修宪是确保日本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必要举措,并支持在维持现行第九条第一、二款的基础上写入自卫队的合法地位。她强调,日本必须建立能够应对新型态战争的国防体制,涵盖太空、网络、电磁波领域,以及无人机和超音速武器等新兴威胁。她还提议改善自卫队员的薪资待遇,并着手调整“防卫三文件”(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以因应不断变化的区域安全局势。
- 强化印太安全:她强调强化印太地区的安全合作,提升自卫队在区域中的角色。
- 反间谍法与外国投资审查:她主张制定反间谍法,并强化对外国投资的审查,以应对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在她担任经济安保担当大臣期间,她曾强调必须“监视日本的技术外流”,并推动强化对外安全与情报能力。她还主张成立作为情报机关司令塔的“国家情报局”,以加强日本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日本极右翼政党参政党也公开表示,计划在秋季举行的临时国会上提交《反间谍法》草案,显示此议题在日本政坛的受关注程度。
外交政策 高市早苗在外交上延续了安倍晋三所倡导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与“印太战略”:
- 强化日美同盟:她坚定强调日美同盟的重要性。策略咨询公司美商亚洲集团副总裁林由香指出,高市曾表示有信心与美国前总统川普建立牢固的个人关系,因为她的政策理念集中在“日本优先”,与川普的“美国优先”有相似之处。美国方面,特别是川普政府,被认为期待高市政府上台后能强化美日同盟以吓阻中国。
- 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高市被广泛视为“对中鹰派”政治人物,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她将中国定义为日本根本性的“经济和战略威胁”。她曾批判前任首相在对华外交上的“软弱”,并对中日外交部长在敏感时机见面表示“令人担忧”。然而,高市也表示希望与中国领导人进行“率直对话”。她强调“绝对不能以武力或胁迫等方式片面改变现状。台湾是日本极重要的友人”,此番言论被解读为意在牵制中国。
-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她承袭安倍晋三“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主张,强调台海和平稳定对日本安全至关重要。她曾建议日本应与台湾建立“准安全同盟”。高市指出,虽然日本与台湾无正式邦交,仅维持实务关系,不像美国拥有《台湾关系法》,但为了守护彼此安全,“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无庸置疑的。她进一步阐述,若台湾进入战斗状态,考虑到冲绳与那国岛与台湾仅相距约一百一十公里,这等同于东京与热海之间部署他国战舰,因此台湾有事也是日本有事。她还曾公开表示“不能让台湾变成第二个香港”,并积极支持台湾参与各项国际组织。在2025年4月访台期间,她与台湾总统蔡英文会面,进一步强化了台日关系,并在与媒体问答时重申了“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观点。她认为共同拥有自由民主理念的国家,如日本、台湾、欧洲、澳洲、印度等,应形成类似准军事同盟的关系,互相防卫以保障安全。
社会议题与保守立场 高市早苗的社会观念也相对传统和保守,这在某些方面引发了争议:
- 靖国神社参拜:她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在历史问题上对中韩比较强硬。这使得她被一些韩国媒体称为“极右派”,并引发韩国对日韩关系可能受到冲击的担忧。分析人士警告,她对二战历史遗留问题的鹰派立场可能会加剧与中国、韩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 修宪主张:她支持修宪,但反对女性天皇和女系天皇,反对同性婚姻,并支持夫妻同姓氏。
- 移民政策:她对移民持谨慎态度,表示“日本应当重新审视那些允许拥有完全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进入本国的政策”。这与日本社会中日渐增长的排外情绪有所呼应,她也提及“外国人的非法就业以及治安恶化,正在引发当地居民的不安”。
执政后的挑战与前景
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虽然已经开启,但并非没有挑战。消息指出,自民党在众参两院都处于议席上的少数执政地位,这为高市政府的施政带来重大考验。尽管在野党难以整合使其仍能当选首相,但在推动重要法案时,她将需要与公明党等联盟伙伴进行更密切的协调,并在特定议题上寻求在野党的支持,这将提高政策制定和法案通过的交易成本。她需要着手干事长等党高层人事安排,推出新领导层,并构建全党团结体制,以稳定政权、扩大执政框架。
她的强硬外交立场,特别是对中韩两国,可能导致关系紧张。在经济方面,延续“安倍经济学”可能导致市场对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担忧,特别是加息步伐的可能放缓,以及日圆的走势。此外,高市推动扩张性财政政策也面临挑战,她需要争取前首相麻生太郎和岸田文雄等重视财政纪律的重量级政治人物的支持,加上美国可能施压日本加快收紧货币政策,这都将限制其政策实施的弹性。
总体而言,高市早苗的当选,不仅为日本政坛带来了首位女性首相的历史性时刻,也预示着日本将在保守派路线上继续前行。她在经济上继承安倍学派,强调宽松政策;在国防上主张修宪、强化军力;在外交上则坚定对中强硬,并深化与台湾等理念相近国家的合作。她的“铁娘子”形象和坚定立场,将使她在未来的施政中面临诸多国内外的挑战,同时也将为日本带来新的变革与机遇。各相关方都需要为这一重大政治变化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