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1日,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当选为新任首相。(图片来源: Tomohiro Ohsumi/Getty Images)
日本政坛近来最震撼的现象,莫过于“高市旋风”。根据朝日新闻最新民调,高市早苗内阁支持率高达68%,这个数字若出自产经新闻尚可理解,但来自朝日却令人侧目。日经新闻报导为74%,产经新闻更是高达75%。换言之,即使取最低值,也已超越历代多数内阁,甚至高于安倍晋三在两次执政初期的高点。
对日本而言,这是一种罕见的“政治热潮”,在长年冷淡的政治氛围中,民众第一次对首相怀有如此强烈的好感与期待。
超越数字的“国民情绪回暖”
从政治学角度看,支持率不仅是“满意度指标”,更是社会心理的映照。当朝日、日经、产经三家政治立场迥异的媒体同时给出高评价,意味着高市早苗已暂时跨越了日本政治长期以来的“党派分裂”与“媒体撕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9岁以下的年轻族群支持率超过90%。这在日本民调史上几乎前所未见。
在X上,“#サナ活”(Sana活动)、“#Sana爱用化妆品”、“#Sana今日のランチ”等标签爆红。她不再只是政治人物,而成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
这股“Sana热”甚至带有偶像化特征:年轻男性形容她与川普会晤时“太可爱”、“心都融化了”;女性则称她“像姐姐一样坚强又优雅”。政治人物被粉丝文化化,这在日本前所未见,也说明民众对“真诚、自然、不造作”的政治表达产生了强烈渴望。
从“男人政治”到“Sana时代”
长期以来,日本政治被视为“老人俱乐部”。自民党派系主导的封闭体系,使政治与社会脱节。高市早苗的崛起,正好划出一道分水岭。
她出身奈良,并非政治世家,也非“派系养成”的天之骄女,而是靠着专业与韧性,一步步闯进权力核心。这样的背景,使她天然具备“挑战者”形象——在一个保守、阶层固化的体系中,她的成功本身就象征着结构松动。
对年轻世代而言,高市并不只是首相,而是一种“可能性”。她爱摇滚、懂汽车、用社群媒体与民众互动、会自嘲压力、会分享日常这种,“有血有肉”的领导者,让冷冰冰的政治重新变得可亲。
“高市跳跃” 从严肃到可爱的力量
上任仅一周,美国前总统川普便闪电访日。两人同登美军“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时,高市早苗开心地举起手、轻跳了几下——这个自然反应,被媒体称为“高市跳跃”。
这一幕成为外交与形象的双重奇迹。
在过去的日本政治中,严肃与距离是“权威的象征”;但高市却用一个自然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打破了权威的冰墙。正如美国媒体评论:“她让政治重新长出了表情。”
川普之后在社交平台盛赞她是“亚洲最有活力的领导人之一”。这种跨国认可,使高市不再只是日本现象,而是亚洲政治文化转型的象征——柔性与坚毅并存、礼仪与活力共融。
结束联立日本政治的“熟年离婚”
高市内阁成立后最受瞩目的政治决断之一,就是自民党与公明党“和平分手”。
令人惊讶的是,超过七成自民支持者、七成公明支持者都认为“分得好”。
这样的“双赢离婚”堪称日本政坛罕见。
两党联立26年,理念早已南辕北辙。对自民而言,公明党的票成为“选举人工呼吸器”;对公明而言,与自民合作虽能确保席位,却丧失独立性。如今分手,反而让双方都松一口气。
正如一位评论家讽刺地说:“没有公明票就落选的自民候选人,落选才是正确的。”
这句话一针见血,政治应是魅力与民意的竞技场,而非票数机械的拼凑。
从“依存政治”到“责任政治”
自民与公明的分手,也意味着日本政局正在向“责任政治”转型。
过去的“互相依存”是稳定的代名词,但也掩盖了政治的腐朽与保守。如今分开,短期或有阵痛,却可能开启政党自我革新的契机。
自民若能借此寻回政策魅力,公明也能重塑宗教政党的社会价值,那么这场分手将成为日本政治的新起点。
有趣的是,取代公明的新伙伴,或将是“日本维新会”——这也象征着政治版图从宗教依附转向改革主义的世代更替。
从“Sana现象”到“新日本的觉醒”
高市早苗现象,不仅是首位女性首相的历史意义,更是一场“民意文化的重启”。
她的高支持率并非来自政策技术,而来自民众对“真实、勇气与优雅”的渴望。
她让日本社会在长期的政治倦怠后,再次感受到“希望可以是可爱的、领袖可以是有人味的”。
日本的问题从来不只是经济或外交,而是“信任”与“想像力”的匮乏。
高市早苗的崛起,也许正说明:当政治重新与人民对话,当领导者愿意展现人性,日本就能从冰封的现实中,走向新的春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