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女画家陈书绘〈周成王卜年定鼎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用“一言九鼎”来表示说话分量十足,很有信用。那么九鼎是什么?谁铸造的?什么样的言语能重如九鼎呢?这得从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与毛遂之间的一段故事说起。
成语“一言九鼎”的典故
成语“一言九鼎”出自于《史记‧平原君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国君委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
到楚国后,平原君无法说服楚王出兵解除赵国之围,这时平原君门客毛遂挺身而出,成功说服了楚王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称赞毛遂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在战国时代,周天子还保有夏禹所铸的九鼎和大吕(周庙大钟)这二种极贵重的国家宝器,平原君以九鼎和大吕来作比喻,来称赞毛遂所说之话起的大作用。所以,后来人就用“一言九鼎”来比喻,一句话的分量有如九鼎那么重,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中华正统代表的器物:鼎
鼎,可说是华人非常熟悉的一种古代文物。其实,鼎最初的用途,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日常炖煮和盛放食品。
相传大禹治水时行遍天下,对于各地的人文风土相当熟悉,于是便把他的属土分为九个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九州的诸侯首领纷纷进贡藏金与信物至中央,大禹便利用这些藏金铸造九个鼎,并将诸侯首领的信物做在鼎上,用来象征他统治的国家以及九州。自大禹铸九鼎后,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宝器,也因此,“鼎”成了中华正统代表的器物,是“王权”、“天命”、“威德”的象征。到了周朝,更将鼎列为礼乐制度中的一部分,明订“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用三鼎”。
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之后,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尽管到了现代,鼎的意象仍然经常可见。比如,由台湾官方主办的“金鼎奖”,借用鼎的权威象征,表达经过金鼎奖认证的图书,必是好书。
此外,还有许多来自于鼎的灵感,像享誉全球的中菜美食名店“鼎泰丰”,就是其中一个。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可说是跨越时空,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