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1-12-18 20:25:00作者:
《中國青年報》18日刊載承偉毅文章,文章說,歲末年初,又到了下指標和報數據的時候。數字打假照例成為熱點,今年更甚。從媒體的報導看,許多地方的「數字腐敗」非但沒有好轉,反有增加之勢。其普遍性和嚴重性令人驚詫。有的省份3成統計數據存在虛報,查獲違反《統計法》的案例多達上萬件。
文章認為,普遍出現的問題,必須從制度上找原因。與其口誅筆伐譴責造假者的為官之道,還不如實事求是深究造假頑症的罪源。我以為,目前至少有3個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值得反思。
文章說,首先是政府職能的錯位。轉換政府職能是經濟專家齊聲呼籲的改革方向,按市場經濟的規則,政府必須大大減少對經濟的干預(包括對經濟指標的強制性干預)。然而現實之中,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部門都仍在圍著各種各樣的經濟指標轉,而且現行的幹部升遷大多也與這些指標緊緊掛鉤。於是,為了坐穩位子或者再升一級,那些市長、縣長、鎮長們便很難容忍手中的指標出現下滑,甚至逼著屬下對數字「注水」。
文章表示,其次是指標體系違背規律。就經濟運行的規律而言,波浪式前進是最正常不過的現象。世界上這麼多國家,既沒有只降不升,也不會只升不降,哪有一條直線往上爬的?
文章說,再次是考核機制存在缺陷。現在,判斷一個地方的政績如何,基本上還是按經濟指標的高低排座次,有些地方更要每年張榜競賽。愛面子的地方領導上報數字時,便先要打探清楚左鄰右舍的底細再進行「調整」。我們總以為,此類爭先評優的做法可以激勵落後地區,哪知道許多人反做了它的俘虜。這也許正是各級政府領導不肯放棄「數字遊戲」的原因之一。
(多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