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西方民主國家成功的經驗和一些不成功的教訓,包括中國的一些教訓,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民主制度得以建成並生存下去,最重要的支柱是反對派存在和壯大,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反對派和在野黨,既便有十分完美的憲法和法院,也無法建立起民主的政治制度。
上世紀的中國的兩次民主革命失敗的原因就是在建立政權的初期,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反對派,兩次民主革命都很快走向專制和獨裁,也是因為統治集團形成的過程中,以各種理由迅速地消滅了或者弱化了反對派。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也發生了同樣的故事,甚至在歐洲近代歷史上,一些民主化不成功的例子,如二十年代的俄國,三十年代的德國、義大利,也是因為反對黨和民間社團被消滅或者花瓶化,而導致民主化失敗,甚至不需要改變憲法就可以創造出在民主憲法下的極端專制和以人民民意實行的個人獨裁。
七十年代開始的中國第三次民主運動,它得以成功的最主要標誌就在於建立起和保持住反對黨和強有力的反對派,現實中的民主化主要任務就是為形成反對派和建立反對黨創造條件,海內外民主運動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使自己作為反對派存在,並向建立反對黨作努力,同時也為非民運的多元的反對派存在創造條件,形成一定程度的保護,製造一種氣氛。
在所有這些方面,海外的民主運動都負有最大的責任,可以從事國內的同志所無法從事的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就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所以,在海外存在多年的許多民運團體--有的叫黨,有的叫聯盟或陣線等等--,都迫切希望能夠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比較強有力的真正有能力進行反對派活動的這樣一個聯合體。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幾次聯合造成更大的分裂,事與願違,以致於許多朋友聽起聯合就害怕,聽見聯合就有點頭痛,甚至有人勸我千萬不要攙合到這些具體事情中去。但是這件事情又是中國的民主化所不能不作的事,於是許多朋友在我剛來到西方之初,就與我磋商,想利用我的聲望和信譽完成這一重要的使命,讓民運能夠過了聯合這一關。但做起來要比想像的難得多,在下一次的節目中我給大家講一講,三四年以來,民運聯席會議的聯合過程和現在的狀況。謝謝聽眾朋友們!
(自由亞洲電臺) (魏京生 1/28/2002 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