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希訪華返回華盛頓後,美國政府允許臺灣國防部長湯曜明赴美參加會議並與美國國防部常務副部長會晤;美國防部又準備在台海發生戰事時使用核武器。這引起北京「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並「希望美方作出明智的選擇」。目前,美國仍堅持自己沒有錯。在此背景下,胡錦濤如期訪美,風光倒是風光,但國內人民將作如何觀?此其一。
如果胡錦濤前腳才走甚或訪美期間,李登輝又出訪美國或陳水扁過境美國,北京作何反應?此其二。
總理朱鎔基上任翌年,滿懷信心踏上美利堅,要為美國人「消消氣」,結果,國人的氣上來了,山姆大叔也沒「消氣」。在朱鎔基返國後不久,幾枚導彈將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炸掉。朱鎔基的民望也因此受挫。
胡錦濤一生唯謹慎,或許可以在訪美期間守口如瓶,滴水不漏,但對其國際形象必然無益。
權衡再三,在中美關係如四月天時之寒暖不定,貿然訪美,難免得不償失。
避免損害中美關係,北京委曲求全
「中美關係」在布希訪華後,享受了一陣蜜月期,但不到一個月便發生連串美國違反「三個聯合公報」的風波,北京外交部因美國發出簽證給臺灣國防部長湯曜明赴美參加會議,表達了強烈不滿後,決定取消今年大陸海軍編隊訪問美國的計畫,但事件不致影響胡錦濤訪美計畫,凸顯北京仍想給外界顯示,胡錦濤穩步接班的訊息。香港東方日報報導說,李登輝聲稱五月訪美,以及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指,美國準備在台海發生戰事時使用核武器,都讓中方感到憤怒。
儘管北京對華府一連串動作感到不滿,但卻未影響到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訪美的計畫。這顯示中方不想把事情鬧大,以免使中美關係進一步受損,也反映中方在內部政權交接期間,力求在中美關係的改善方面作出彈性處理,留了一手。
報導指出,若取消胡錦濤訪美,豈不顯得中國有欠缺泱泱大國的風範,而且北京不值得因為湯曜明會見美國副部長級,而放棄改善中美關係的契機。讓胡錦濤訪美反而可凸顯中國領導層接班的問題順利進行,不受中美關係的波折影響。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