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到CCTV-2,正播出在白領乃至金領階層備受好評的《對話》。本期對話主題是《出國歸來》,講一些留學生回國創業的事,節目本身較以往話題略窄,可視性不是很強,由於對創業話題一直頗感興趣,就耐著性子看。這時一女留學生說,「我們回來就要有什麼什麼心理準備。」此時的字幕把「心理」打成「心裏」。
又看CCTV-1的《半邊天週末特別節目/張越訪談》,感覺編導畫面環境選擇很棒,藍天、樹林、草地,張越和被採訪者席地而坐,你一句我一句,娓娓道來,講一個人到中年的女人的創業和情感故事,正看得津津有味,啪,又一條字幕讓你不舒服半天。張越問:你是一個有很多經歷的人,對今後的路怎麼看?出現的字幕是:你是一個有很多精力的人。。。
一天之中不到兩個小時之內,看了三個節目,無一例外,都有別字。
據權威人士透漏的一個數字,CCTV在編的人員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不足30%,60%多的人沒有職稱。簡單的數字也許不足以說明問題,但總是讓人不由產生聯想。或許職稱也說明不了什麼,因為它並不代表水平,可這接二連三的別字怎麼解釋呢,可以說成打字的事都是技術部門(有些就是提供特技機字幕機廠商的人員)干的,可是,還有編輯、編導、製作、監製呢,他們都在幹什麼?
本來在節目中打上字幕是好事,方便觀眾正確理解片中人物語言、對話以及解說詞,進而進一步理解電視畫面語言,理解節目內容,達到較好的收視效果。可是出現別字錯字,其效果將會多多少少打些折扣。這看似小事,但小事不小。
現在的中小學生大多文字基本功較差,尤其是進行過「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的學生更是錯別字連篇,讓他們再在電視上看這些似是而非的別字,豈不更加深他們錯別下去的印象。咱不說這些孩子,就是那些能夠正確識字的成年人,看了這些別字也免不了心裏添堵。泱泱大國,CCTV,淨整一些別字怎麼成啊?!
又想到CCTV播出的清宮辮子戲,那些打著以古諷今、以古頌今、以古鑒今的旗號,高唱著遵循藝術創作規律的調門,不顧歷史史實的影視作品,不也每天在CCTV-1或-8黃金時段熱播嗎,和區區幾個別字比起來,這篇文章可能是小題大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