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14日報導說,如果這個數字是真的,那麼,不過1200萬人口的北京,如果平均4口人為一個家庭,北京市家庭總數應在300萬個上下,其中的一半,即150萬個為百萬富翁之家,這可能嗎?可北京的房地產業竟真的將如此荒唐的數字,當成了自己的生存基石。
這從北京的房價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如果想讓自己的家住得舒服些,恐怕總得120至150平方米吧?這麼大的房子在北京得花多少錢呢?100萬元以上。這都是為百萬富翁們設計的房子。
請別忘記這樣一組數字:據美國權威的《財富》雜誌調查,全世界的百萬富翁2001年不過710萬人,其中90%集中在發達國家,僅美國便佔有350萬人,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百萬富翁在美國。
2001年全世界GDP為32萬億美元,而中國GDP僅1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的2.5%,以此推算,中國的百萬富翁(其財富以美元計算)應不會超過15萬人。
一個稅務部門重點監督的個人所得稅繳納對象的數字顯示:在北京,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僅佔北京市總人口的0.3%。相去何遠!
有位北京的已退休老人無奈地苦笑著說:我也是百萬富翁。因為我有一筆不動產,那就是我住著單位20年前分給我的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這房子在城裡,這會兒值錢了,據說快值100萬元了。如果我住到馬路上,我就是百萬富翁了。可哪有住馬路的百萬富翁呀。
還有房地產商們這樣說:房價千萬不能跌,如果房價跌了下來,您的住房價值不也就縮水了嗎?房子只有在買賣中才有價值可言,沒有買賣活動,價值的漲跌是沒有意義的。這是個常識。房價只對「買賣現在時」、「買賣進行時」的房子才有意義,而我們的住房90%以上是自己住,而且是住了一代又一代,生活了一輩又一輩。漲也罷,跌也好,與我何干?
這幾年,北京的商品房交易看上去紅紅火火,可這種假象是靠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支撐著的。放眼看看2002年的北京,大片大片的四合院消失了,連胡同、裡弄都整條整條地蒸發了。北京商品房交易的紅火,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房地產開發所造成的大規模搬遷,那些搬遷戶不能不買房。
可這些商品房等於是房地產開發商用自己的錢買下的,或者是從這個開發商錢包裡的錢,轉到另一個開發商錢包裡去。因為新的拆遷辦法是「一個換一個」,也就是說,房地產商每拆掉1平方米的居民房,就要無償地還給被拆遷人1平方米的商品房。開發商能賺的只有裝修的錢,或被拆遷人多要的面積,而在這部分多要的面積中,還有一部分只能按半價出售給被拆遷人。
當一種繁榮不是被真實的購買力支撐時,這種繁榮便是虛假的繁榮。這部分交易佔到北京商品房交易的60%至70%。可就連這種不真實的交易,也隨著城內的土地越來越少,而日漸勢衰了。
再來看看下面的一組數字:
一是據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的一份統計表明,2000年城鎮居民有12.9%的家庭打算購房,其中只有3.2%的家庭打算購買商品房,而6.8%的家庭打算購買現住房。
二是已購房率。目前55.7%的城鎮居民家庭已經購房。據有關資料,在西方國家住房自有率是35%至65%,其餘的需要居民租房解決。那是因為買房太貴,而且他們的工作不穩定。這說明我國居民購房的需求空間並不算高。
三是商品房空置率。據報導,中國城市商品房空置率為50%。據專家考察,美國商品房的空置率約為7%,香港約為3%至4%。空置率越高,說明需求的虛幻程度越高。
四是購買能力。國際住房價格與住房者年收入比的經驗值,一般在3至6倍之間,而我國一些大城市遠大於此,如北京達到10倍以上。這些數字表明,我國大城市居民對商品房的購買力並不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