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探討「耳朵認字」這類人體特異功能是從1979年開始。在這以前,我是根本不相信這類稀奇古怪的事情的。1979年3月22日《四川日報》報導,大足縣少年唐雨能用耳朵認字。已故的北京大學生物學系副教授方崇儀曾經告訴我這條消息,要我去查閱《四川日報》我不相信,沒有去看報。後來又聽說北京出了一個8歲的女孩叫姜燕,也能用耳朵認字。但不久又聽說某研究所對她反覆進行了觀察實驗,結果證明完全是弄虛作假。那時我心裏鬆了一口氣,心想耳朵認字是假的,生理學免除了一場挑戰,如果耳朵認字是真的,生理學又將作何解釋呢?
可是,到了7月,武漢大學生理學教授溫璋文來信告訴我,武漢也山現了一個能用耳朵認字的男孩,叫謝朝暉。我立即回信告訴她,我聽說的北京姜燕弄虛作假的情況,要她提高警惕。但是溫璋文又來信說明她再次考察謝朝琿耳朵認字的情況,並要我去武漢考察。由於溫璋文幾次來信,促使我考慮,如果武漢謝朝琿耳朵認字是真的,那麼北京姜燕耳朵認字可能不是假的。究竟是真是假應該通過親身考察作出判斷,不能只聽別人的報告。我就是這樣由否定到懷疑,由懷疑到親身去考察。
二、「耳朵認字」--人體特殊感應機能的真實性問題
我抱著懷疑的態度去調查姜燕的情況。姜燕的父親告訴我,姜燕確能用耳朵等部位認字,說她耳朵認字完全是弄虛作假是冤枉她。他還列舉了許多情況來證明他的觀點。但是,那時姜燕的這種功能已經消失了,所以我無法進行考察,無法判斷姜燕耳朵認字的真假。由姜燕父親介紹,我找到了兩位據說也能用耳朵認字的女孩。她們是王強(11)、王斌(8歲)兩姊妹。我第一次和王強、王斌見面時,就對她們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測試。
這次初步測試使我震驚。在我的監視下,確實沒有發現她們任何作弊的活動,但她們可以不用眼睛,而用腋下等身體部位辨認出我給她們的測試樣品。例如,我將一個事先卷緊了的小紙條遞給王斌;她右手拿著這個紙卷從襯衣下放到左側腋下部,經過幾分鐘,右手並未從襯衣下拿出來就正確辨認出小紙條上的5個紅顏色的字。我親眼看到這些情況,又沒有發現破綻,不能不相信這是事實;但是,我所學的生理學從來講的「耳是聽覺器官,眼是視覺器官」又叫我不敢相信這一事實。怎麼辦?必須做更嚴密的測試。
回到家裡,和賀幕嚴商量,如何嚴密地測試這種從未見過的耳朵認字的功能。我們認為要判斷耳朵認字的真假,關鍵是要嚴格排除眼睛的作用。可以用兩類方法。一種是用布條蒙住為了排除主試者與受試者之間自覺的或不自覺的聯繫,還要採用雙盲法。可在測試前製備大量的密封的測試樣品,測試時讓受試者在眾多的測試樣品中隨機抽取,因而她們所抽取的那個試樣的內容不但受試者不知道,主試者也不知道。
我們用白報紙、膠水做成約3厘米見方的紙套,內襯兩張白報紙,將寫有測試文字的紙片插在兩張襯級中間,再用膠水將紙套密封。這種密封紙套內封裝的字片兩面都有兩層白報紙覆蓋,即使對著陽光或強燈光用眼睛也不能看出線套中的文字圖形。我們要求王強、王斌在辨認密封紙套中的測試內容時必須在我們的監視之下,測試的密封紙套必須保持完整,不得損壞。我們發現,在這樣嚴密的控制條件下,王強、王斌能夠正確辨認密封線套中的文字、圖形。從8月13日到9月9日共有13個實驗日進行測試,用密封雙盲法對王強、王斌測試了109次。王強共測試57次,其中47次辨認正確,佔82%,2次部分正確,8次錯誤。王斌共測試52次,其中44次辨認正確,佔85%,3次部分正確,4次錯誤,1次無結果。
觀察到這種奇特的人體機能,我們既興奮,又擔心。我們除自己反覆檢查測試方法是否嚴密可靠有無漏洞外,還向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幾位著名的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請教,請他們檢查指導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老師趙以炳先生親自察看了我們測試王強、王斌的過程。一些同事參加了我們的測試。他們都認為我們測試的結果是可靠的。為了提高測試的嚴密性,除密封紙套法以外,我們還採用了另一些方法。例如,在紙條上貼上鉛印的5號字,捲成紙卷,插入2毫升的安瓿並將瓶口燒結。這樣,用眼睛看不見紙卷中的文字,不破壞安瓿取不出紙卷。我們封裝了多個安瓿,讓她們隨機抽取進行辨認。辨認後敲碎安瓿取出紙卷核對,結果她們也辨認對了。我們還用黑塑料墨盒裝入字片或圖片,火漆封口,她們也能正確辨認其中的測試內容。
我們考慮,如果她們確有這種不用眼睛而用身體其它部位辨認文字圖形的功能,我們兩人不參與測試,完全由別人製作密封測試樣品監督測試也應能正確辨認。事實正是如此。我們的同事多次帶著自己製作的密封試樣來參加測試,王強、王斌往往能正確認出這些試樣。1979年9月22日下午在教育部黃辛白副部長家中,由教育部科技局幾位負責人和幾所大學科研處負責人製作密封紙套,由他們監督測試王強、王斌的「耳朵認字」在1小時內,王強辨認了9個密封紙套,辨認正確的8個,辨認錯誤的1個,除辨認第一個密封級套用了7分鐘以外,其它辨認正確的紙套只用了幾秒到十幾秒。王斌辨認了5個密封紙套,4個辨認正確,1個辨認錯誤。
我們進一步考慮她們能不能猜中這些測試內容呢?用來測試的文字基本上都是她們認識的常用字,推算起來,她們猜中測試內容達到那麼高的正確率的機率極小。我們也做過對照實驗,找了兩位與她們年齡相近的女孩,讓這兩位女孩猜密封紙套內的測試內容,結果年齡大的女孩猜了50個密封紙套,全部猜錯了,年齡較小的女孩猜了50個密封紙套猜對了2個,猜錯了48個。這兩位女孩猜中率為0一4%,與王強、王斌辨認正確率在80%以上有極其顯著的差異。
在許多無法反駁的事實面前,我們不得不承認某些人確有這種奇特的機能。
這究竟是人體的一種什麼機能嗎?從初步考察看來,這並不是大家熟知的人體感覺機能。
正常人的感覺機能可以隨時啟動,感覺刺激產生感覺,如睜開眼睛就可以看見東西。眼睛,但鼻樑下有縫隙,很難嚴密排除眼睛偷著,如將頭部全部罩住,雖可排除眼睛的作用,但這對小孩心理上生理上的影響甚大,難以實施。另一類辦法是將測試的樣品密封起來讓她們用眼睛也看不見測試的內容,除非破壞密封,那我們也就發現她作弊了。這種「耳朵認字」的機能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作用。一般從拿到測試樣品到完成辨認需要幾分鐘、十幾分鐘,最短也要幾分鐘。
與感覺機能不同,這種「耳朵認字」的機能受情緒的影響很大。受試者心情輕鬆愉快時往往容易認出,所需的辨認的時間也短,情緒不好或精神緊張時就較難認出或認不出來。飢餓、疲乏等生理狀態也對這種機能有不利的影響,妨礙正確辨認。
與視覺機能不同,這種機能能夠辨認用不透明材料密封的文字圖形,還可以辨認多次折疊的紙張中和紙團中的文字圖形。
因此,我們認為這種機能顯然有別於人體感覺機能,不是人體的某種感官的機能,而是另一類我們還不瞭解的人體機能,我們暫時命名為人體特殊感應機能。我們寫出了題為「關於人體一種特殊感應機能的調查報告(一),特殊感應機能的真實性向題」的文章送請趙以炳先生審閱,徵求他的意見能否公開發表。趙以炳先生說,一個科學工作者只要老老實實地進行觀察實驗有所發現,自己檢查又沒有什麼錯誤,就可以公開發表。將來如果發現自己有錯誤,就公開糾正自己的錯誤。上海《自然雜誌》在1979年11期上刊登這篇報告。
肯定了王強、王斌具有不用眼睛而用耳朵、腋下等身體若幹部位辨認文字圖形的人體特殊感應機能,是否也就可以肯定姜燕也具有這種人體特殊感應機能呢?否!王強、王斌經過嚴格測試證明確有人體特殊感應機能並不等於同時也證明姜燕有這種機能。姜燕有沒有這種機能還必須通過嚴格的測試才能判定。可是,那時姜燕自己說認不出來了,不要參加測試。當我們看到王強、王斌測試成功時情緒高漲,興高采烈,周圍的人也很高興,聯想到這種氣氛有可能刺激姜燕,解除她的某些心理障礙,誘發她的人體特殊感應機能。於是我們帶著王強、王斌去訪問姜燕,三個女孩在一起玩得很高興,但進行測試時姜燕仍不願參加。王強、王斌辨認測試樣品成功以後,周圍的教師、幹部熱烈鼓掌。這時,我們再次動員姜燕參加測試,她同意了。先給她一個小紙團,她右手拿著紙團放在右腿窩下。我們嚴密監視,看她是否挪動紙團,或倒到左腿窩,趁機偷看。但姜燕一動也不動,約十分鐘後她報告「認出來了,是紅色的」王「字」,辨認正確。大家十分高興,熱烈鼓掌,鼓勵姜燕再試。我們讓她抽取一個密封紙套,進行辨認。1分10秒後她說是藍色的「制」字。檢查紙套完整無破損,剪開核對,是一個藍色「制」字,辨認正確。接著,姜燕又用I分45秒正確辨認由密封紙套中紅色的「升」字。至此,誘發恢復姜燕原有的人體特殊感應機能成功了。以後,我們也對她進行了50個密封紙套的測試。我們教育姜燕:所進行的測試是一種科學實驗,應該老老實實,能認出來就認出來,認不出來就說認不出來,不要偷看。而且,我們所用的方法是嚴密,如作弊,我們一定能發現。姜燕在整個測試過程中都是老老實實的,沒有作弊的活動。她在50個密封紙套中,認對了29個,佔58%,部分正確2個,佔4%,辨認錯誤的2個,佔4%,辨認不出來無結果的17個,佔34%。姜燕辨認密封紙套的正確率比王強、王斌低,無結果率高,這可能是她機能恢復不完全的表現,但她確實具有這種特殊感應機能。
三、人體特殊感應機能的普遍性問題
在論證了人體特殊感應機能的真實性以後,自然會提出一個問題:這種機能只是為極少數人所具有,還是在人群中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呢?有的研究者認為,具有這種機能的人極少,甚至估計為百萬分之一。我們認為,作為一種生理機能,如果是真實的,可能有一定的普遍性,具有這種機能的人可能不是極少的。當時的實際情況也需要我們發現更多的具有這種機能的人。因為王強、王斌和姜燕的家離我們學校都相當遠,進行測試很不方便,我們迫切希望在學校附近找到具有這種機能的人。因此,我們在測試王強、王斌和姜燕的過程中有意吸引周圍一些少年兒童前來觀看。他們逐漸對這種測試活動產生了興趣,也願意試一試,最初,我們在小紙片上寫字放入受試者耳中測試。1979年10月我們發現鄰居的一位8歲的女孩也有這種機能。在她耳朵中放入的小紙片上有一個積分符號∫,幾分鐘後她說「像一把傘」畫成為「∫」。接著,她正確辨認了一些簡單的符號。發現鄰居女孩也有這種機能,對我們鼓舞極大。我們積極測試周圍的少年兒童,幾乎每週都能發現新的具有這種機能的少年兒童。後來,發現我們自己的小女兒也具有這種機能,這就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可以在多種條件下進行測試。我們發現讓受試者辨認揉成團的文字圖形是比較困難的任務,而讓受試者用手摸不折疊的文字圖片卻比較容易辨認。我們就以在深色布套中用手摸圖片的方法作為基本的測試方法之一。通過實踐,逐步形成了一套誘發測試少年兒童人體特殊感應機能的方法,先後對40名6歲至14的少年兒童進行了誘發測試具有特殊感應機能的16名,佔40%,也就是說,10歲左右的少年兒童中有相當大的比例可以誘發出不同水平的特殊感應機能。因此,我們認為,在少年兒童中這種特殊感應機能帶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為了進一步探討普遍性問題,我們又對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四年級一個班40名小學生進行了測試。經過誘發測試,這40名受試的兒童中有25名具有特殊感應機能,佔63%。其中,男生13名,女生12名,分別佔參加測試的男生和女生的59%和67%。看來,性別與這種機能沒有明顯的聯繫。在這25名兒童中,既有學習成績最好的,也有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習成績的優劣與特殊感應機能的強弱似乎也沒有聯繫。在這個班上,愛好體育運動的兒童比較容易誘發出人體特殊感應機能。
人體特殊感應機能誘發方法的掌握和普遍性的發現,使我們有可能將它作為一種人體的生理機能作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四、主觀上圖像顯示的過程及其它
具有人體特殊感應的機能的少年兒童在辨認測試樣品的過程中主觀上有什麼感覺,這些文字圖形是怎樣顯現的,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我們對十多位具有這種機能的少年兒童進行調查,讓他們各自獨立地敘述辨認過程中主觀上文字圖形顯現的過程,並將最後辨認出的結果與測試樣品核對,檢查是否正確。綜合他們的敘述,使我們對他們主觀上圖像顯示過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主觀上圖像顯示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受試者接到試樣以後,先在腦中出現「麻麻點點」的圖像,接著會感到有一個明亮的點,然後便會出現圖形或文字的顏色,再逐漸出現模糊的圖像。這些圖像往往閃動不定,並且一部分一部分地變成清晰的圖像,當圖像較清晰而穩定的時候,受試者便認為這就是試樣的圖像。
我們要他們隨時口述或畫出主觀上的圖像。剛剛誘發出人體特殊感應機能的少年兒童,這種機能不強,在大多數情況下圖像是一部分一部分出現的,最後才構成一幅完整的圖像。如果測試內容是文字,往往先出一些筆劃,再出現另一些筆劃,最後才顯現出一個完整的字。例如辯認「年」,受試者描述的過程是」→玍→→年」;又如辨認「京」字的過程是「亠→→京」。各部分出現的先後順序往往和寫字時筆劃的順序無關。有時是先顯現一部分圖像,隨即消失,又顯現另一部分,最後各部分同時顯現出來組成一幅完整的圖像。如辨認「和」字的過程,受試者口述為「口→禾→和」,我們還觀察到受試者描述的腦中最初顯示的圖像與測試內容不符,然後逐步修正,直到正確反映測試內容為止:如受試者辨認「水」字,她描述的過程是「十→木→冰→米→水」。
根據對十多位少年兒童的調查,我們設想受試者在辨認過程中,在感受信號之後還有一個對信號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這個過程既要處理試樣各部分的信號,也要從整體上處理試樣的全部信息,這個處理過程和處理結果可能依賴於信噪比的高低,它與受試者已有的知識(即已儲存於大腦中的信息)有關。
在考察了人體特殊感應機能辨認單層樣品時的主觀上圖像顯示過程以後,我們又對受試者辨認多層重疊樣品時主觀上圖像顯示的過程進行了研究。把多層重疊樣品放在黑塑料盒中,擰緊盒蓋並用火漆封口後交受試者辨認,由受試者及時寫(畫)出和口述他們主觀上圖像顯現的過程。受試者描述的腦中圖像出現的順序,在大多數情況下與盒中圖片的層次順序相符,即先顯現第一層的圖像,隨後逐漸模糊、悄失,然後再顯現第二層的圖像,依次下去直到最後一層。還調查了辨認搓揉成團的紙張上的文字圖形時主觀上出現圖像的過程;從4位受試者的描述看來,人體特殊感應機能對紙團的辨認過程都有一個把空間圖像展開成為平面圖像的過程。
從這些調查材料看來,人體特殊感應機能辨認文字圖形的過程不是對樣品的機械模寫,很可能包含從干擾背景中提取弱信號,按層次選擇辨認,將空間圖像展開成平面等複雜的信息處理過程。
具有特殊感應機能的少年兒童能夠不用眼睛辨認文字圖形,而且能夠分辨不同的顏色。色盲者用眼睛不能分辨某些顏色;如果他們具有特殊感應機能,能否運用這種機能正確分辨這些顏色;視覺機能分辨顏色與特殊感應機能分辨顏色有什麼聯繫,這是另一個有興趣的問題。1980年6月我們先在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的小學生中進行色盲普查,共檢查了739名男生和737名女生,查出色盲男生48人,色盲女生5人。對部分色盲兒童進行特殊感應機能的誘發工作,誘發出特殊感應機能的兒童中5人願參加進一步的測試活動;這5位具在特殊感應機能的色盲兒童用眼睛能正確辨別的顏色在運用特殊感應機能辨認時誤認率較低,平均誤認率為8%;他們用眼睛經常誤認的顏色,平均誤認率為65%,用特殊感應機能辨認時誤認率也較高,平均誤認率為66%。色盲兒童用眼睛容易誤認的顏色,運用特殊感應機能辨認時也容易誤認。這個結果提示,與特殊感應機能有關的中樞部分可能與視覺中樞有某種密切的關係。
除上述幾方面的探索外,我們還進行過人體特殊感應機能與方向判別,人體特殊感應機能辯認遺留信息等方面的研究。這些初步的探索使我們感到這種機能很可能與人體神經系統的機能,特別是神經系統的高級機能有關。我們深感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現代科學還沒有系統研究過的未知的領域,關於它的知識甚少,而對它的探索又困難重重。在目前階段,首先要積累經過嚴格檢驗的確鑿可靠的事實材料,在充分的事實材料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探究這種機能活動的規律,提出有關其體制的假說,再進一步進行驗證。鑒於這個問題的多方面的複雜性,只宜由科學工作者嚴肅認真地進行研究,不宜在社會上宣揚。我們贊成學術交流,不贊成公開宣傳和表演。由於測試的對象是少年兒童,測試活動要在保證他們身心健康和學業進步的前提下進行。
我們研究人體特異功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探求真理。出於這個目的,我們歡迎學術上的批評爭論,尊重學術上不同的意見;至於非學術的批判,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摘自《復旦神經生物學講座》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