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推向極致時,「發展災難」就是不可避免的結果。「發展是硬道理」並不錯,積貧積弱的中國更是有一千條理由應該突出地強調「發展」。然而發展並不是孤立的,發展也是有條件的。漠視科學,不懂經濟規律,以為憑著滿腔的熱情就可以「超英趕美」,六十年代初的大飢荒已經給了中國人一個嚴重的教訓。而這一次卻是完全的不同。
新一輪的大發展可是由一批懂科學、懂經濟的人推動的,不少做法甚至就是借鑒了西方比較成熟的經濟理論,然而問題還是出現了。原因則是我們什麼都懂,唯一不懂的卻是「民主」。在很多人的意識形態裡,「民主」與「發展」是對立的。他們對民主的排斥和恐懼甚至於達到了神經質的程度,可以說是「談虎色變」,這在人類的文明史上也算得上是件奇聞。因而當「發展」被越來越深重的腐敗、越來越貪婪的特權官僚變得日益扭曲的時候,他們卻在做著完全相反的「努力」。
正因為如此,在政府極力營造的經濟繁榮的背後,人們也忽然驚訝地發現中國的社會財富已經悄悄地完成了從民間向特權貴族和官僚資本的轉移與集中,而在這場規模巨大的財富轉移中,政府竟然不知不覺地充當了可憐的中介。這樣的結果恐怕是政府都始料不及的吧。為了進一步理清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就讓我們來具體地看一看這個財富轉移的過程:
(1)國家稅收成為聚斂民間財富的重要工具。所謂「苛捐雜稅」,除了稅收,當然還包括各種名目的行政性的收費都是由政府完成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富人逃稅、漏稅則是普遍的現象。事實上,相當部分「中國富人」單憑其「正當收入」繳的那點象徵性的稅款的確算不了什麼,而其大量的非正當收入來源是不會讓政府掌握、也不可能繳稅的。
(2)大量興辦基建工程,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特權貴族和大小官僚的腰包。據社科院的調查報告披露,國家一級、省一級工程中高達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工程費,實際上都進了私人的錢袋。公共投資成了名副其實的「富官工程」。
(3)國家銀行也是聚斂民間財富的重要工具。中國民眾除了把錢存進國家銀行幾乎沒有其他的更好的選擇。從一九九八年起,政府已經連續五次降低利率,相當於近似免費地徵用民間財富。
(4)國家銀行吸納的民間儲蓄資金,正遭蠶食鯨吞。國家銀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貸款都是流向奄奄一息的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正是腐敗的「重災區」,不僅早被那些國家的「蛀蟲」吃光掏空,而且新注入的資金大多也只能是有來無回,不可能歸還的。這就形成了常被提起的銀行壞帳。目前最保守的估計也有25%(官方),有的說已經達到了50%。這就表明老百姓放在國家銀行的錢已經有1/4到一半被「蒸發」掉了,自然相當部分都裝進了「中國富人」的錢袋。
(5)股票市場成為聚斂民間財富和官僚資本「圈錢」的新場所。為了繼續給奄奄一息的國有企業輸血,銀行早已叫苦不迭、快被吸乾了,政府於是就將眼光投向了股票市場。結果當然也不可能有太大變化,民眾投進去的錢很快即被國有企業吞噬,自然相當部分又都裝進了中國富人的錢袋。稍有不同的是,股票市場是立竿見影,失錢的痛苦很快就會感覺到。而放到銀行裡的錢則可能消失於無形(如採取通貨膨脹),要麼就是只有在危機發生的那一刻才可能有痛切的體驗。
(6)財政赤字、國內外債務則是在透支全體國民的未來。就是說現在「中國富人」錢袋裡的錢,有相當一部分是民眾今後5年或10年以後的收入,已經提前被支取了。因為民眾口袋裡的錢已經不足以支撐現在的速度,於是只好透支。否則的話,經濟增長速度就會掉下來,「發展」慢了豈不就成了大問題?
由於以上因素,我們完全可以將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繁榮」詮釋為特權貴族和官僚資本對民間財富的一場洗劫!而這一切卻竟然是由中央政府主導、推動,在追求「發展」的名義下完成的。而由此導致的經濟問題之嚴重、社會矛盾之尖銳,也正在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這一點不僅思想僵化的人們大惑不解,一些慣於自我陶醉的憤青恐怕也是萬萬沒有想到的吧。
追求發展卻最終背離了發展的初衷。片面地強調發展、孤立地看待發展只會給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還準備讓歷史證明多少次呢?中國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發展?中國究竟應該怎樣發展?這難道不是包括中國共產黨人在內的所有華夏子孫應該深刻反省的大問題嗎?
仙鶴草/20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