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近《亞洲華爾街日報》引用北京消息人士的話說,江澤民留任軍委主席至少三年,理由卻是希望協助新領導層繼續執行現行對美國和臺灣的溫和政策。這個歪理在十六大前江澤民企圖留任時就已經放出來,這次再度釋出,是妄圖改善江澤民這個獨裁者的形象。不幸的是,不論臺灣還是美國,還有一些政治人物、專家、學者相信中共的這種說法。其實,只要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就可以剝下江澤民「溫和」的偽裝。
要看江澤民的真正面孔,必須認識江澤民執政十三年來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九九四年前鄧小平還在充當「太上皇」的時候,主要跟隨鄧小平的政策;這一年鄧小平病重不能理事,十月的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宣布第三代領導集體完成了從第二代接班的工作,才是江澤民推行自己政策。江澤民除了開始壓制鄧小平家族,將鄧小平兒子鄧質方「拘傳」而讓自己兒子江綿恆開始做生意取而代之,並且打擊北京幫的陳希同來擴展自己的權勢外,在對臺灣和美國的政策上也背離了鄧小平。
人們知道,自從中共「改革開放」後,海峽兩岸關係朝良性發展。早先毛澤東認為兩岸關係需要長時間來解決,鄧小平對統一也沒有具體措施。但是江澤民一抓到權力,在一九九五年一月就匆匆拋出「江八條」,企圖為「統一大業」青史留名。但也就是幾個月工夫,見臺灣沒有什麼反應,他就沉不住氣,誤判臺灣在他的淫威下將會接受統一,於是便借總統李登輝在六月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事突然大作文章,七月發動軍事演習;第二年臺灣總統選舉前則向臺灣發射飛彈。但是因為美國出動航空母艦而倉惶收場。
對美政策同對臺政策密不可分。文革結束以後,鄧小平對美國繼續採取修好政策,一方面需要美國的資金技術,一方面也是對付「蘇修」。六四鎮壓以後,中共把矛頭指向美國而推卸自己責任。但是接下來東歐和蘇聯的瓦解,以及波斯灣戰爭美國所顯示的強大軍力,鄧小平在國際事務中採取低調態度,提出了韜光養晦的二十四字方針;對美政策則是「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但是江澤民掌握權力之後,更借他出任國家主席的職務大力推行「大國外交」,出賣中國的北方領土來拉攏俄國同美國爭霸。主要表現在購買大批俄國軍備,提出多極世界同美國抗衡。在江澤民清洗「楊家將」後受到重用的副總參謀長熊光楷就在江澤民向臺灣發射飛彈後的人大會議上,迎合江的窮兵黷武對著境外記者揚言中共也可以把核彈投向美國洛杉磯。以後才有發動學生打砸美國大使館和歡呼「九一一」恐怖襲擊的事件。
對臺灣武力恐嚇失敗後,江澤民為自己找下台階。在同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接觸中多次表達因為軍方的壓力才不得不採取強硬姿態。也只有柯林頓相信他的鬼話。實際上軍方早在他操控之中。布希總統對中共的強硬政策,江澤民可以放軟身段,百般討好,也都表明這一點。因為黨指揮槍是中共表面上的政治倫理,除非出現非常情況。因此江澤民留任決不是為了什麼溫和政策,而是擔心下臺後被清算。對臺對美的「靈活」也只是權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