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英文《南華早報》的社論首先發難,提出了董建華不要再管實務了,把實務交給他人處理,只負責到海外去搞公關,推銷香港。這是要他保留情面的變相下臺,言論不可謂不大膽露骨。
該報的老闆是親中商人,曾因壓制報館高層不利中國的言論而撤換編輯人員,這次發表這樣的社論,不可能沒有得到他的首肯。這是什麼緣故呢?這說明瞭,不但民主派和社會中下層,對董建華的管治極為不滿,這種不滿情緒已蔓延至工商界、親中人士,甚至傳統左派中。
其次是財政司梁錦松在三月五日發表的「財政預算」。他透露本年度的財政赤字達到七百億,要在未來的幾年大力削減政府開支和增加收入,預期0七年前達到收支平衡,否則港元的聯繫匯率將要受到衝擊而不保。因此,在預算案中,一方面是壓縮開支,另一方面是加稅加費。雖然還有許多加費計畫尚未公布,但一些已獲悉的計畫已引起市民強烈的反應,例如增加薪俸稅、公共醫療收費削減公共援助,削減大專撥款,進一步裁減公務員人數等。低下階層固然苦上加苦,連一些中產者也受到影響。雖然,在立法會保皇黨的護航下,這個「財政預算」最後仍會通過,但可以說是歷來受到最廣泛強烈反對的一個。
最後,財政司梁錦松被揭發在加稅前偷步買名貴房車避稅,有以權謀私之嫌。這事件是在「財政預算」公布後不久二月九日由《蘋果日報》披露,輿論指責他此舉並非無心之失,違反了高官問責制的守則。對此,董建華想把事件淡化,化大事為小事。董建華才透露梁曾向他請辭而得到他的挽留。
近來,該事件仍在發展中,有人已向廉政專員公署投訴,要求立案進行調查事件;有議員在立法會提出,要求董建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社會上要求梁錦松辭職的呼聲越來越高。
在這事件中,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有人將行政會議的保密會議情況,向外界透露。例如:三月五日有高官申報買車的利益,而梁仍未有隨即申報,因此不是無心之失;在輿論的追迫下,曾有行政會議成員要求修改會議記錄等等。以透露內部消息,去提供炮彈攻擊同僚,這是罕見的事情。高官問責制推行未到九個月,便發生這樣的事情,可見董建華的什麼團隊精神已瀕臨瓦解邊緣。
梁錦松會不會因此事件而下臺呢?現在難於逆料。至於董建華在任滿前是否會下臺,則是更遠的事了。香港特區是中共統治下的地方,中共牢牢掌握住控制權,現從中共一貫的思維和行事準則去作估計。
中共從來都把所挑選提拔的人,視作自己的親信和代表,從不重視民意而撤換他們,只有當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信任,才去撤換。撤換這樣的人,等於承認自己的間接過失,打擊了自己的威信,而且認為這樣會縱容了「刁民」,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是目前剛剛換屆,胡錦濤和溫家寶才接任國家主席和總理,他們不能不力求穩定,尤其是要看仍在垂簾聽政的江澤民的臉色,董建華是江挑選的人,他們不是已表明全力支持董建華的香港特區政府嗎?讓梁錦松下臺!是對董建華的直接衝擊,他們怕在未來的四年多,連董也難保。保董就是保江,甚至在目前就是保胡和溫。董下了臺,誰接任?在中共心目中,這樣香港特區是否更難管治?
從「回歸」以來的歷史來看,香港特區繼續一天一天爛下去。董建華的管治已在風雨飄搖中,更能消得幾番風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