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慘況,董建華與佈雷默可能不遑多讓,前者自4月沙士爆發以來,面對沙士和屯門大車禍引致的數百人死亡。後者自美伊戰爭結束後,日日面對美軍被狙擊的惡夢〔幾乎是平均每日一名美軍被殺〕;前者面對過7.1大遊行,後者則面對無日無之的伊拉克民眾反美示威。
簡言之,兩位行政長官在當地都是不受歡迎人物。
不過,董建華卻比佈雷默幸運,他有北京中央史無前例地出動多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來與他會面。試想想,佈雷默可會同時會見布希、切尼、鮑威爾?
這也正好是董建華問題最值得考究的地方,董建華尚未當選行政長官之時,江澤民「眾裡尋他千百度」,在人群之中找出董建華來握手;在董建華連任之前,香港記者問江澤民是否早已欽點董連任,江在鏡頭面前大發雷霆。每當香港記者問及董建華的民望時,當時的副總理錢其琛都說董建華做得很好。這都是以往北京挺董的最直接方式。
其實,如果今次北京新中央真的要「挺董」,也用不著找曾慶紅、吳儀出來那麼勞師動眾,只要胡錦濤像江澤民那樣說一句稱讚董建華的說話便已是夠。
但是胡錦濤沒有這樣做;溫家寶也沒有這樣做。
胡錦濤在會見董建華時的說話是:「董建華先生是經香港各界人士組成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依法選舉產生,由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中央政府堅定地支持董建華先生領導的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
北京支持的是「董建華領導的特區政府」,原因他是按照一國兩制「依法選舉產生」,經「中央政府任命」的人。
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表達,北京是在挺「一國兩制」,支持董建華是這個前題的後果。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從另一個角度看,7月1日 50萬港人上街,主要訴求是董建華下臺。假如胡溫要挺董,對於7.1大遊行也要表態、定性。但胡錦濤只是籠統稱之為近期的事態,而不是引用英文《中國日報》的香港民主派「挾持民意」、「意圖顛覆政治體制」來形容這次事件。
胡溫今次力挺「一國兩制」,從效果而言,給予董建華和香港特區政府一個短期的喘息機會。起碼已經分崩離折的左派營陣可以趁此重新整合。不過,從中長期而言,胡溫在處理港澳問題上,思維方式和態度與江澤民時代已見不同。派員到港蒐集民意,外交部副部長楊文昌出任駐港特派員……這都是值得留意的訊號。
說到底,董建華的問題也不是任何人靠「挺」去解決。江澤民固然不能,胡溫即使要做,也不會得出任何結果。特區政府落得如此田地,是有它內在因素的,這些內在因素不改變,小小問題也會觸發成為危機,今次胡溫出手,只不過是將計時炸彈撥晚一點,希望日後找到較好時機去拆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