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3-08-20 06:25:00作者:
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積極發展公共交通,那時小汽車都是公家的,不會像香港那樣被叫做私家車。大陸的官方媒體也是統一口徑,指小汽車過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也是西方的城市病,中國發誓不走這樣的彎路。
不過,就像北京發過許多誓最後還是作廢一樣,在朱鎔基時代,發展小汽車被作為拉動全國經濟的一個增長點,原來全國只允許設立「三大三小」的汽車企業,即三間造大車的,三間造小車的。
如今,中國的汽車企業千千萬,到處都是汽車城。如果這些汽車廠的產品和日本一樣以出口為主,問題大概不大,但內銷為主,問題就大了。
北京有學者說,中國正在硬要跳進別人正在設法爬出來的火坑。他當然不會將矛頭指向朱鎔基,但事實這的確是朱總的遺作。二○○三年頭七個月,包括沙士襲擊的恐怖日子中,北京新增汽車是十九萬輛,平均每月二點七萬。北京共有汽車達二百萬輛。北京在五十年代初期只有二千三百輛汽車,發展到一百萬輛用了四十八年時間,而從一百萬輛發展到二百萬輛則只五年多。這個速度是超級記錄。恐怕朱鎔基也有些吃驚吧!
目前,從天空上看北京城,就像一個大停車場,到處都塞車。從河北到北京,司機們都說,不用看地圖,天上有烏雲的地方就是北京。
世界大城市的經驗,都是要發展公共交通。就此,香港可以驕傲一番。
(太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