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向全球直播的電視畫面中,觀眾再一次看到了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火星著陸系統總工程師、華裔科學家李煒鈞(WayneLee)(35歲)。身著星條旗T恤的李煒鈞與同事緊張指揮調度。當「機遇號」的訊號順利傳回地球時,他更與同事興奮相擁。
據「中央社」的報導,華裔女科學家談繼華則擔任「機遇號」的飛行指令部副主任。她表示,「機遇號」從進入火星大氣層、打開降落傘、接觸火星地表的彈跳、靜止,到傳回成功著陸的第一次訊號,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談繼華說,由於三星期前「勇氣號」的成功登陸,令她與同事之間有範例學習、演練,這是今日「機遇號」成功的主要因素,因為兩輛探測車不論結構、大小,有如一對「孿生兄弟」。
至於「勇氣號」目前的通訊不良狀況,談繼華表示,根據實驗室「火星探測計畫」團隊的估計,約需三星期的時間才能澈底排除故障。
據悉,「機遇號」的著陸地點被科學家稱為「子午高原」(MeridianiPlanum),該處與「勇氣號」目前所在的「古謝夫坑」相距遙遠,但是都位於火星的赤道附近,兩者經度相差一百八十度。
據早前的報導,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另一名華裔科學家、一九六三年出生的陳哲輝則是「勇氣號」(Spirit)的飛行主任。
曾經參與「極地登陸者小艇」火星探險任務,目前是噴射推進實驗室太空通訊系統部經理的華裔科學家潘天祐,則畢業於香港大學、在噴射推進實驗室服務已屆滿三十年。
該部門的一位副理瀋毓賢,亦是華裔。
在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已超過十六年的瀋毓賢說,單單在該部門的華裔通訊專家即有60餘人,因此華裔科學家對「勇氣號」火星探索之旅的貢獻應是難以言喻的。
與潘天祐共事二十餘載的同事劉登凱表示,世界各地的精英,多達五千餘名科學家、專業人員不分國籍、共同努力,才有「勇氣號」順利在火星著陸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