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4-04-06 17:53:00作者:
16歲的「神童」馮昊,最近考上湖南大學研究生,原本是個值得表揚的成功版本,但他卻成爲社會關注的問題,小神童感嘆有著缺憾的童年,教育專家則表示,孩子的成功不是最重要,健康地成長才是關鍵。
據北京晨報報導,馮昊6歲上中學,12歲上湖南大學時,他是一個標準的小孩,剛離開父母的看管,開始沈迷電腦,經常上網到忘記吃飯。輔導老師朱雲說他自覺性挺差,和他說什麼,總是當耳邊風不放心上。
二年級開始,馮昊的媽媽張燕飛因為不放心辭就去了工作,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和他住在一起,每天親自送他上學,又怕他蹺課,還經常走進課堂查看。
馮昊說:「別人交往是最大的困難!剛上大學的時候,同學把我當做小弟弟,那時心裏挺不好受。」他在媽媽的協助下,辛苦地走過了與同學們不一樣的路。
據統計,在中國科大畢業的少年班學生中,有70%至80%考取了國內外研究生,另有三分之一拿到博士學位。這些未成年的小神童,在社會的強烈關注下,造成他們選錯了專業。
中國科大第一屆少年班學生寧鉑曾經對老師說,如果他當時學圍棋或中醫,都會比現在有成就。真正「成功」的神童並不多,大多數「神童」最後也跟普通的大學生一樣。
從事神童教育的老師都不認同「神童教育」,中科院心理所創造力課題組劉正奎博士表示,提供給超常孩子的教育,就像給智障的孩子提供的教育一樣,只是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兒童,而不是什麼科學家。
中國先後已有70多所中小學開辦超常教育實驗班,集中教育有不可避免的問題。很多「神童」不斷地轉學,和比他大好幾歲的孩子一起生活。
據一位「小神童」感嘆地說「成長中有一種缺憾的感覺。有很多動畫片我都沒有看過,和同學們聊天時很多的話題找不到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