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4-07-02 20:30:00作者:楚天
古琴曲《平沙落雁》又名《平沙》,明朝時此曲稱作《雁落平沙》。作者傳有唐代陳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權等,眾說不一。此曲琴譜最初載於公元1634年(明末崇禎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纂集《古音正宗》,原為四段(在流傳過程中發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問世以後,深受琴家喜愛,不僅廣為流傳,而且經過加工發展,形成段數、定弦、調式、意境等方面不盡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種版本,現存琴譜刊載同名作品達百種,是近三百年來傳譜最多、流行最廣的琴曲之一。
《平沙落雁》一曲曲調委婉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秋高氣爽之季的雁群在天空飛鳴,然後在空際盤旋顧盼,歇落沙灘的情景,意味清新雋永,淡雅恬靜。《古音正宗》對《平沙落雁》曲的解題中說「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成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
對於此曲曲情的理解也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鴻雁飛鳴」來描寫秋天景物的;又有「取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鵠鴻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的;也有從鴻雁「迴翔瞻顧之情,上下頡頏之態,翔而後集之像,驚而復起之神」,「既落則沙平水遠,意適心閑,朋侶無猜,雌雄有敘」,發出世事險惡,不如雁性的感慨的。
現在流傳的多數是七段,主要的音調和音樂形象大致相同,此曲曲調性強,旋律起伏大,涉展音域寬,綿延不斷,優美動聽;以靜中含動、動中有靜為基調,抒發了恬淡愜意、徐舒幽靜的情趣。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襯下用模擬手法表現大雁飛鳴,此呼彼應的情景,形象鮮明生動,別具一格
《平沙落雁》一曲曲調委婉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秋高氣爽之季的雁群在天空飛鳴,然後在空際盤旋顧盼,歇落沙灘的情景,意味清新雋永,淡雅恬靜。《古音正宗》對《平沙落雁》曲的解題中說「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成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
對於此曲曲情的理解也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鴻雁飛鳴」來描寫秋天景物的;又有「取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鵠鴻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的;也有從鴻雁「迴翔瞻顧之情,上下頡頏之態,翔而後集之像,驚而復起之神」,「既落則沙平水遠,意適心閑,朋侶無猜,雌雄有敘」,發出世事險惡,不如雁性的感慨的。
現在流傳的多數是七段,主要的音調和音樂形象大致相同,此曲曲調性強,旋律起伏大,涉展音域寬,綿延不斷,優美動聽;以靜中含動、動中有靜為基調,抒發了恬淡愜意、徐舒幽靜的情趣。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襯下用模擬手法表現大雁飛鳴,此呼彼應的情景,形象鮮明生動,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