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縣是去年的淮河水災中也是重災區之一。中國審計部門報告中指出:霍邱縣有官員涉及降低新建移民房標準,將撥款節省下來中飽私囊。亞洲時報在線記者在該地發現,因為霍邱縣的移民小區房價格高企,村民難以承擔住不起。
在霍邱住進移民房絕非一件容易的事。在霍邱縣最大的移民小區──臨淮鎮雙井小區的居民表示,這裡一棟房子要4萬1千元(人民幣,下同),全都得自己給,按照原先房子的級別,國家給了一筆高低不等的賠償,據瞭解,好的房子能給2萬元,而普通的土房就只給幾百元,很多人都負擔不起這個資金。
臨淮鎮雙井小區的房子,都是兩層高四房一廳的規格,這裡安置的都是附近住在28.5米以下的村民或是自家的房子的地被徵用建堤壩的村民。相對其他移民安置點來說,這裡的房子顯得更為氣派。
在舊堤壩上城西湖鄉和平村的幾戶村民,提到去年洪水過後發下的補償,顯得十分氣憤:「錢哪能到我們手上,錢到了他們幹部手上,十塊錢能拿到六塊錢就不錯了!之前說每人能發4000多元,實際上拿到手的也只1000多元。」
據瞭解,堤壩上的村民因為房子高於28.5米,所以還不用搬離,至於住在低於28.5米以下的居民必須得搬離,這些村民可以每人獲得200元的房屋補償,有村民因為補償的錢遠遠不夠在移民區內買房子,就在堤壩上自己搭建了簡易的房子,因為用的是舊磚舊瓦舊梁,所以只花費了200多元。
相對而言,阜南縣王家壩鎮上的移民建房工程顯得緩慢,鎮上的移民區內至今無人入住。據工地上的工人表示:移民房都已完工,現在正在修一條貫穿村裡的路。記者現場所見,移民房都是統一規格的平房,每間約20多平方米,都是一屋兩房一窗一門設計極為簡陋。
王家壩鎮一位準備入住的老人家表示,當局不單沒有發放救災補貼,還向他們收取了三千元作為「拉水電」的費用。他們一家六口人分到了兩間屋,聽說建房是國家給撥款15000元,自己給交了3000元,「聽說是拉水電呢」對於現狀老人家並無過多的埋怨,只是嘟噥著「新居與家裡的地離得遠,差不多7里路,不方便呢。」
在阜南縣另一個移民安置區──老觀鄉,鄉道上樹立起老觀保莊墟移民建房工程規劃圖宣傳牌,其中更是把建房建材使用標準與辦法公示於眾。據一對長期在移民區設攤擺買日常用品的夫婦也表示,他們是附近村裡的人,一直在這擺攤做生意看著工地的運作,這房子的材料還是不錯的。據他們介紹,這個移民區也陸續住進了村民,每戶人家視乎地基的深淺交2650元至3000元不等,搬進來的都是原先居住在28.5米以下的民眾,其他在28.5米以上的就原地不動。「這住的都是老人呢,年輕人原本就住高台上不用搬動。」
提到補償,阜南縣康樓村的村民表示了不滿,「這年頭哪都一樣,幹部都貪!」據他表示「村裡貼榜公告國家給村民給發下每人4000多元的補償款,但實際上能拿到手的只有1000多元,而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的,得跟村幹部關係好才能拿。」
而在被媒體稱為貪污國家蓄滯洪補償資金的「標本鎮」的曹集鎮,情況就更為惡劣。對上:據中國審計部門指出當地政府有官員肆無忌憚貪污國家救災款,對下:記者在採訪中更發現當地有幹部藉機向村民收取費用。
在曹集鎮上的移民區內,有村民反映,這移民房有不同規格的,兩個房間的自己還得補2500元,三個房間的就要補1萬1千元,至於為何相差如此懸殊,村民們並沒有更多的解釋,「上面要給多少你就得給多少!」據瞭解,除了這筆款項之外,要住進移民房,他們還得另外上繳300元給村幹部。
據審計部門初步統計,阜南縣有關鄉鎮採取虛報、重報水毀損失方式,共騙取國家補償款94萬多元,其中曹集鎮就佔了72萬多元。
而即使能搬進新房子也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在這些移民安置房,都遭遇了房子質量不過關的共同問題。搬進移民區的村民表示「每逢下雨,新房子就會漏水」,這讓村民們不勝困擾。對此,有關部門的解釋是,洪水退後,因為要趕著建房的進程,剛好房子封頂的時候恰逢碰上「上凍」天氣,房子就容易出現裂縫。
走在安徽省境內的淮河沿線各地,記者不止一次聽到災民對當地幹部的不滿,對於幹部貪污救災款已經沒有更多的詫異,氣憤之餘更多是無奈。原本用於救災的「救命錢」卻被當地政府官員肆無忌憚地蠶食,淮河治理一直是中國政府一大難題,洪水不時肆虐當地居民,不過相對天災人禍則顯得更為可怕。
亞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