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空中國--中國股市財富洗劫錄

發表:2004-07-26 22: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 股市是怎樣「煉」成「賭市」的?

* 股權割裂下的「涸澤而漁」

* 非流通股陰謀?

* 最後的盛宴

在股市再度爆發一場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大討論之際,財富轉移的另一個大場面也悄然展開。 縱觀2003年的中國證券市場,圍繞著國有股減持和流通,股市一路陰跌,但就在專家們驚呼「中國股市邊緣化」時,「贏家」們則笑看市場向1000點乃至更深處跌去,在多方力量的打壓下,市場「空」氣濃厚,有人去香港炒H股了,有人去上海炒房地產了,有人大煉鋼鐵去了,當然,還有人等著市場最低價的出現「接收」3.5萬億的非流通股。中國證券市場13年來,A股投資者的總付出為13836.56億元。但從「產出」而言,截止到11月14日,深滬兩市流通市值合計只有11252億元。13年來,每一波行情都新增一批股民,更會套住一批股民。中國證券市場1280家上市公司中,絕大多數被認為是中國經濟中最優質的資產。但中小投資者並沒有享受到這些資產在高增長的中國經濟中應該體現出來的價值回報,反倒不斷地遭受股市這臺機器一輪又一輪的洗劫。

在一位歐洲投行駐華首席經濟學家眼中,流通股能夠榨取的財富已經殆盡,市場也跌的差不多了。現在的財富故事是價值3.5萬多億元的非流通股轉讓。而中國市場中的「贏家」,目前惟一要做的就是「不作為」,看著市場向1000點乃至更深處跌去,逼空市場。

秋去冬來,「著名經濟學家」們又在嚴肅地討論;

QFII攜帶的資金源源不斷湧入已陰跌到沒有人氣的中國股市;

許小年兩年前的「千點論」正在逐步實現……

中國股市的「最後一道晚餐」,怕是又將造就一批新富翁

在中國證券市場,以巴菲特式的持久雄心堅持投資13年,會是怎樣一個結果?以1990年年末深滬交易所建立為起點,到今年11月中旬止,中國證券市場13年來的「投入」、「產出」相抵,中國股市的A股投資者整體上僅僅明虧就幾近2000億元。

「投入」方面,自1991年算起至2003年9月,深滬兩市包括髮行、配股和可轉債在內的總籌資額為9430.12億元;A股投資者所付出的印花稅和佣金合計約3748億元,如果再加上1998年以來通過增發方式籌資的658.44億元,A股投資者的總付出為13836.56億元。而「產出」方面,截止到11月14日,深滬兩市流通市值合計只有11252億元。此外,13年來上市公司分紅2167億元,不過其中流通股股東只得678億元。

結論很簡單,想當中國的「巴菲特」,對佔投資者數量99%的6000多萬中小股民來說,絕大多數的結局可能都是滿盤皆輸。劉中一,一家證券公司北京營業部的客戶主管告訴《商務週刊》:「我們營業部股民50%以上的嚴重虧損,微利的不到5%.有一位客戶10萬市值重倉37元的中關村(相關,行情)。現在中關村的價格已經是5.8元左右,虧得無法計算。」劉中一從事客戶服務6年,這6年裡,每一波行情都會新增一批股民,更會套住一批股民。在他的印象中,到現在深度套牢的股民已有三批:第一批虧損嚴重的直到現在手裡還拿著當初幾十元買來的長虹和深發展(相關,行情);第二批套牢的股民手裡攥著大把的網路股;第三批便是吃了滿倉的大唐電信(相關,行情)、歌華有線(相關,行情)等。

「進入中國股市,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來說,是一個財富毀滅的過程。」劉中一說。這也幾乎是投資者信心毀滅殆盡的過程。在《證券市場週刊》近期的一次抽樣調查中,就「如果能把本錢扳回來,是繼續留在股市還是永遠離開?」這個問題,62.5%的投資者選擇「永遠離開」。

中國證券市場1280家上市公司中,絕大多數被認為是中國經濟中最優質的資產。但投資者並沒有享受到這些資產在高增長的中國經濟中應該體現出來的價值回報,反倒不斷地遭受股市這臺機器一輪又一輪的洗劫。

一位歐洲老牌投資銀行駐京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告訴《商務週刊》,自從其1995年來到中國,進行了近一年半的中國證券市場調研後,他就再也沒有相信過中國股市。他和其他外國投行高層一樣,堅持從不「正面或公開」評價中國市場。「知道1980年代中國改革發明的『雙軌制』嗎?中國股市從頭到尾就是『雙軌制』」,這位公開稱自己不懂中國股市的董事總經理,在11月18日長江電力(相關,行情)這隻大盤股上市當天為記者私下開了「金口」。

「中國股票1/3流通、2/3不流通,同股不同價,就先天決定了這是一個投機市場,監管機構做什麼都否定不了這一現實。」他認為中國股市13年來所做的工作就是通過資本市場的制度尋租,掠奪1/3流通股投資者手中的財富。不論是上市公司、基金、券商還是私募基金,都可以作為掠奪工具被利用。

「現在,流通股能夠榨取的財富已經殆盡,市場也跌的差不多了。」他指指桌上報紙重提「中國股市千點論」的文章,攤開雙手說。但他對另一種說法「中國股市邊緣化」嗤之以鼻。「股市仍將有大故事,」他指的是,「雙軌制」所體現出來財富轉移的另一個大場面才剛剛開始,這就是價值3.5萬多億元的非流通股轉讓。

「事實上,市場的注意力早在2001年年底就逐漸轉移到了這一塊上。把它叫做『最後一道晚餐』比較形象。可以說真正的『贏家』已經套現而出,攥著這幾年體制轉軌積累起來的錢,等待購買國有資產。現在的問題就是價格,當然越低越好。」這位外資背景的經濟學家訕笑著說,13年裡的中國股市「贏家」目前惟一要做的就是「不作為」,看著市場向1000點乃至更深處跌去,逼空市場。

「我認同許小年的『千點論』,但這話說出來就顯得有些莽撞了。」他說。而此時的市場,正又一次爆發了一場熱鬧非凡、充滿了各種想像力的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的大討論。

「口水戰」後面的「陰陽家」精彩的遊戲中,大BOSS的對決是最激動人心的場面。在10月底和11月初的中國證券市場上,也出現了這樣一場「對話」。

10月30日,中國證監會規劃委主任李青原在「中國改革論壇」上表示,「股權割裂的制度設計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的發展,這個問題不解決,做任何事情都走不動。」她透露,在其負責起草的《中國證券市場九五時期到2010年發展規劃草案》(白皮書)中,已對全流通擬訂了大原則。李青原表示,全流通問題證監會並未擱置,目前是「證監會主導(全流通)這件事情」,具體操作上將先進行試點,獲得經驗後再大力推廣。李青原絕對是中國證券發展史上不能不提的人物。早在1988年,她和高西慶、王波明、王巍、劉二飛這些中國資本市場上的風雲人物草寫了《關於中國證券市場法制化與規範化的政策建議》。這位到過北大荒(相關,行情)、當過工農兵大學生的人大經濟學博士,1989年出任國家體改委宏觀司處長和聯辦開發部主任,是聯辦這個中國證券市場「孵化器」在計畫體制下能夠活下來的功臣。1992年任國家體改委宏觀司副司長,後任香港證監會中國事務顧問。此後一度離開宦海賦閑。2001年又被周小川邀請進證監會擔任規劃委主任,做她最擅長的證券制度設計。

李的言論無論算不算證監會的官方態度,證監會「大老闆」仍然對這番話繼續進行了發揮。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公開發表了題為《積極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署名文章,指出「在解決如股權分置、上市公司部分股份不流通等問題時,必須切實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文中雖隻字未提「全流通」三字,但市場人士仍然將之視為尚主席赴任證監會以來,對全流通問題的首次公開表態。有消息人士透露,4天後尚福林就證券市場有關問題向國務院有關領導作專門匯報,全流通問題是此次談話的重點。此時,市場上關於證監會將按淨資產定價進行國有股減持的傳聞已經四處流竄了。但次日,另一個「大BOSS」接招了。11月11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記者招待會,強調國有股減持和國有股流通是兩個概念而非一個概念。雖然指出無論是減持還是流通,基本的出發點都應該對所有的投資者一視同仁,給予保護,但他也表示,目前還沒有找到能為大家接受的減持辦法。

此言一出,股市當即跌去2%,上ぷ酆現甘(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