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二年九月,湯斌奉旨出任陝西潼關道。為不擾地方百姓,他用官俸買了三頭騾子,一頭馱著兩副破舊被褥,一個竹書箱;主僕二人各騎一頭,像窮書生趕考似地赴關上任。到了潼關,湯斌向守關的把總說明身份後,把總見他一主一僕,人畜俱瘦,行李蕭然,便使勁地搖頭:「把你放到鍋裡煮也煮不出個官味來。」可是,就是這個「煮不出官味來」的四品道員,上任不到三個月,潼關附近各州縣的土豪劣紳就不敢再作惡,地痞流氓也紛紛收斂,百姓則安居樂業,官府訟簡刑輕。一時間,「湯青天」的美名家喻戶曉,婦孺盡知。(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傳》)
康熙二十三年,皇帝親點湯斌出任江蘇巡撫。江蘇乃豐腴之地,然而賦稅等亦比其他地方高出許多,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在前任巡撫余國柱任職期間,余勾結大貪官明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屬下官員為保烏紗或少受皮肉之苦,也不得不常送紅包賄賂余國柱。湯斌到任後,體察民情,立志刷新社會風氣。他特地找來司道開誠佈公地說:「我不要你們的錢,你們不准要知府的錢,知府不准要州縣的錢,州縣不准要百姓的錢。我不容一粒耗子屎,壞了一鍋粥!」在江蘇,湯斌處處顧念百姓利益,潔己律屬,破積習,減稅賦,移風俗,濟災民,僅半年時間就受到江蘇人極深的愛戴。
湯斌任江蘇巡撫期間,淮河流域一帶大旱,數十萬老百姓流離失所。在想盡一切辦法都無法解決問題之後,湯斌下令撥出國庫存銀五萬兩,派人到外省採購糧食。動用國庫存銀事關重大,不經過請示批准就這樣做,恐怕他會大禍臨頭。下屬都勸他別冒這個險。湯斌說:「如果等到聖旨批下來,再去開庫取銀,派人買米,老百姓恐怕早就成為餓鬼了!我相信:聖上仁愛,不會降罪;即使真的降罪,我以一頂烏紗,換來千百萬人生命獲救,還不是很好嗎?」
後來,湯斌並未被降罪,一代聖明君主康熙對他非常欣賞,兩年之後,提拔他為禮部尚書。離任之日,蘇州百姓數萬人為之罷市六天,天天到巡撫衙門痛哭挽留。湯斌動身赴京時,除衣被外,身無長物。蘇城百姓又自發地奔走相送,自蘇州城一直到江北,一路上,送行的人連綿不絕,直到湯斌渡過淮河為止。為了紀念湯斌,蘇州胥門接官廳便有了「民不能忘」這座石牌坊。康熙二十六年湯斌過世後,蘇州百姓又在郡學之西為他建祠,道光八年入祀滄浪亭五百名賢祠。另外,虎丘、穹窿山都有供奉湯斌的祠廟。
湯斌之所以能贏得江蘇百姓如此愛戴,是因為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湯斌不僅為政清廉,居家也頗有顏回之風。他以清貧為本,每日採野菜供膳,每餐以豆腐湯為肴,因而他有一個看似戲謔、實為敬重的外號──「三湯道臺」。湯斌的生活清苦,他的故居板門竹籬,簡陋異常,其死時家裡僅剩下8兩俸銀,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如此廉潔之風,僅此就值得後人景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