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要何「兩廢三立太子」?

發表:2004-10-19 04: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德九年唐太宗即位後,考慮到立太子是件大事,便決定立八歲的長子李承干為皇太子。李承乾武德二年生於長安皇宮中的承干殿,因此,母親長孫皇后就以殿名給他起了名字。李承干年輕時非常聰敏,很為太宗喜愛。太宗居喪期間,國家的許多政務都由他決斷,
太宗每次外出巡視,也讓他留守長安,代行處理國政。不料,時光一年年過去,李承干逐漸變壞了。他習性散慢,生活奢侈,嬉戲無度。太宗對他越來越不滿。  東宮太子府中有個十四歲的女樂手,名叫尹伊,彈得一手好琵笆,長得也十分美麗,還能歌善舞。李承干對她十分寵愛,給她起個綽號叫「稱心」,每天都和她廝混在一起,簡直寸步不離。太宗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派人把尹伊殺了,和尹伊有牽連的幾個人也都被處死。李承干對尹伊痛悼不已,便在東宮庭院中蓋起一間房子,裡面擺上尹伊的畫像,又陳列了許多泥人泥馬,命宮人每天早晚祭奠,他自己也常來到這裡,面對尹伊的畫像,一便呼喚著「稱心,你死得好冤哪!」一邊哭泣。長久在小屋中徘徊有時就在小屋中睡著了。李承干還把尹伊埋在宮中,立墳頭,樹石碑,並且因此怨恨父親,長時間不上朝參拜太宗。

  李承干再也無心學習朝政,整天沉浸在歌舞酒宴中。他把一百多奴僕組織起來習歌練舞。這些僕人們像北方胡人那樣,梳起高高的髮髻,穿起五顏六色的舞衣,打著鼓、敲著鑼,像巫人跳神那樣瘋狂地搖擺。李承干還派人造許多大銅爐和銅鼎,讓他的奴僕們偷來許多牛馬送進宮中,他親自用這些爐鼎煮牛馬肉,熟了以後,就召集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大吃大喝。吃膩了,喝煩了,李承干又讓奴僕們穿起突厥人的衣服,梳起突厥人的髮辮,披上羊皮襖,五個人擠在一個氈房中。於是,東宮中的廬帳一座接一座,人們看了好像來到了北方大草原。李承干還命人造了許多五狼頭纛(音:道),讓奴僕們個個持戟拿槍,練習陣法。一時間,東宮裡幡旗飛舞,喊聲連天,又使人覺得來到了遙遠的北方戰場。李承乾和僕人們住在廬帳中,吃飯時燒火烹羊,睡覺時頭腳相接。有時實在無聊,李承干就裝著可汗死的樣子,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讓手下人號啕大哭。一次,他們正在做這種滑稽戲時,李承干忽然站起對眾人說:「如果我有天下,就帶領數萬騎兵到金城去,到阿史那思摩(突厥的可汗)手下當一員將領,該是多快活啊。」

  李承干變壞了,是不是太宗沒有對他管教呢?不是的。最初,太宗為了加強對李承干的教育,選派了許多有學問的人做太子的老師。右庶子李百藥是太子比較早的老師。他針對李承干留心典籍和愛好嬉戲的特點,寫了一篇《讚道賦》的文章,以古來儲君成敗的事跡對李承干進行諷諫。由於李承干毫不覺悟,兩年後李百藥不得不辭職。

  太宗又選中書郎杜正倫當太子的老師。當時李承干正犯腳病,不能上朝。太宗特意囑咐李正倫說:「太子有病不來上朝不算大事,可他不愛惜賢才卻令人擔憂。如果太子不聽教導,可來告我。」李承乾果然不聽杜正倫教誨。為了給太子施加壓力,杜正倫便用太宗的話嚇唬他。誰知李承幹上表太宗,反告了杜正倫一狀,詞語中還連帶了唐太宗本人。一天,太宗責備杜正倫說:「你怎麼能在太子面前泄露我的話呢?」就這樣,杜正倫也沒有成功。

  此後,光祿大夫張玄素又當了太子的老師。鑒於李承干久居皇宮,荒廢學業,張玄素便引古人「勿以小惡而不去,勿以小善而不為」的話規勸他。意思是說:不要以為小的錯誤就可以不去克服;不要因為好事太小而不願意去做。不料李承干極為反感,甚至派遣自己的胡奴,在更深人靜的時候去打張玄素,使張玄素險些喪命。於是,張玄素也不得不辭職而去。

  在這以後,太宗又以散騎常侍於志寧為太子老師。一個夏天農民大忙的時節,李承干不顧農時,徵調大批工匠官奴在東宮營造亭臺,數月不停。於志寧對此勸諫說:「東宮是隋朝修建的,當時的人就以為很奢侈華麗的,怎麼你還在裡面營造亭臺呢?費那麼多財帛,用那麼多人力,這會敗壞皇家的道德,引來人們的非議。」李承干對這些話根本聽不進去,還秘密地派遣刺客張師政、紇干承基偷偷來到於志寧的住處。他看見於志寧住在茅草房中,生活很清苦,和李承干居住的東宮相比,簡直有天地之別,就沒有忍心動手。於志寧對太子的教育也失敗了。

  李承干沿著邪路越走越遠。他不僅親小人,遠賢才,喜嬉戲,愛美色,求奢侈,厭政務,而且,對嚴厲管教他的太宗也逐漸產生了忌恨。李承干制定了暗殺和政變的兩套計畫,想除掉太宗。他先派遣刺客紇干承基前往謀殺,沒有成功,於是,決定發動宮廷政變,逼迫太宗退位。參加李承干政變密謀的心腹人物,主要是漢王李元昌(即太宗的弟弟)、吏部尚書侯君集、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洋州(今陝西西鄉)刺使趙節、駙馬都尉杜荷。李元昌、侯君集受過太宗的指責,心懷怨恨,所以,與李承干一拍即合,極力主張謀反。其他幾個人也都參與了陰謀勾當。

一天,這些人來到東宮李承干寢室,用刀子割破手臂,再用帛蘸上血,然後把血帛燒
成灰,放到酒中喝下去。他們立誓同生死,準備發兵衝入西宮太宗的住處。但是,他們的陰謀還沒有來得及實現,貞觀十七年二月,齊王李示右就在齊州(今山東濟南)發動了叛亂。李承幹得到了這個消息,曾喜形於色地對紇干承基說:「我的住處西牆外,二十幾步就是大內,我們謀反,不是比齊王更容易嗎?」不料,齊王的叛亂很快被平定,太子李承干的陰謀也徹低暴露了。太宗把李承干及黨羽一網打盡,並命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禹、李績、孫伏加、岑文本、馬周、褚逐良等大臣共同審理。李承干一一招供。於是,太宗決定廢除李承干的太子,發配到黔州(今貴州彭水),李元昌賜令自盡,侯君集等人全部斬首。

  李承干被廢了,誰繼位東宮當太子呢?太宗想到了魏王李泰,李泰是唐太宗的第四子、李承干的胞弟。年幼時也非常聰明,特別喜歡詩文,長大以後,對經籍、地理之學尤有興趣。太宗對李承干逐漸疏遠時,就開始有意識培養李泰。還在貞觀十年(公元636年)二月,太宗藉口李泰喜歡文學,對士大夫非常講究禮節,便命在魏王府建置文學館,聽任李泰自由地選擇學士。太宗這樣做,顯然是為李泰當太子創造條件。李泰手下的人心領神會,他們出謀劃策,讓李泰奏請撰著《括地誌》一書。太宗大力支持,撥了許多經費,給撰寫的人優厚的待遇。《括地誌》一書最後編成,李泰在朝廷中獲得了好名。不僅如此,太宗對李泰的賞賜越來越多,到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二月,對李泰每月的賞賜已經超過了當時還是太子的李承干。

  太宗這種做法助長了李泰及其僚屬們的驕橫氣焰。貞觀十七年正月,魏王府中傳出謠言,說太子李承干腳有毛病,當廢,魏王聰明,當立。這以後,朝中許多大臣也開始和李泰拉關係,徇私舞弊、行賄。這使當時還沒有被廢的太子李承干十分害怕。一天,李承干秘密派人到玄武門上書,聲稱是李泰府上的典簽(掌管文書的小吏)為李泰請封。誰知,太宗打開奏書一看,裡面寫的全是李泰的罪狀。太宗知道這是李承干搞的鬼,便找他上殿當面斥責。李承干辯解說:「兒臣貴為太子,還有何求?只不過求自安之計罷了。如果父皇立李泰為太子,那正是稱了他們的心願,今後誰都可以謀取太子位了。」許多大臣也都反對立李泰為太子。這樣,太宗就沒有立李泰。

  李治是太宗的第九子,貞觀二年(公元528年)六月生於長安皇宮中的麗正殿,貞觀五年(公元631年)被封為晉王。李承干被廢太子以後,李泰李治都有條件繼位東宮太子位。於是。他兩也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後來,因為李治得到了長孫無忌的支持當了太子。原來,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兄弟,他聽說在太原發現一塊巨石,上面刻著「治萬吉」三個字。長孫無忌說石文顯示了上天的意志,立李治為太子天下大吉。這當然是一種傳說和附會。實際上,長孫無忌看到李治性情軟弱,將來可以控制,而太宗也認為,有良佐輔助,太子軟弱一些也無關大局。就這樣,在長孫無忌等人的堅決要求下,太宗決定立李治為太子。

  貞觀十七年四月十三日,當太宗用佩刀要刺自己的時候,李治就在他身旁。長孫無忌奪過太宗手中的佩刀,遞到李治手中。太宗情緒穩定後,大聲地說:「我要立晉王。」長孫無忌也非常機警地回答:「謹奉詔,有不同政見者,臣請斬之。」於是,立李治為太子的事情就這樣決定下了。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死後,李治即皇帝位。他就是歷史上的唐高宗。

節選自《皇朝秘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