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稱,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人們已開始猜測,是否中國大陸的軟體外包產業能夠超過其市場競爭對手印度。但麥肯錫的調查卻發現,中國想要在軟體外包領域對印度構成威脅,中國軟體外包企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起步者而言,中國軟體外包業首先應當將其高度破碎的產業整合起來,形成規模效應並掌握更多的技術,這樣才是中國軟體外包業獲得更大的國際項目。但令人惋惜的是,直到現在,中國軟體業卻並未朝著這一方向發展。
近年來中國IT產業一直在健康的發展,且工程技術本科畢業生和專業軟體開發人員數量的增長極為迅猛。從1997年至今,中國大陸軟體和IT服務產業保持著 42%的年高速平均增長率。到2003年,中國大陸軟體和IT服務產業的營收已達到68億美元。更為重要的是,從2000年至今,中國大陸第二外語為英語的本科畢業人數已番了一翻,總數已達到2400萬以上。
但由於中國IT產業當中存在結構缺陷,影響了中國IT產業利用上述的優勢來進行大規模的合理髮展。儘管中國大陸IT服務產業的營收正在不斷增長,但與印度年127億美元的產值相比,中國當前的規模也就僅僅是其的一半。中國IT服務廠商的主要客戶來源是國內的中小企業,它們只是希望能夠由這些軟體企業為公司開發出適合公司需求的客戶化軟體。同印度同行相比,中國軟體外包業的出口收入僅佔其總收入的10%左右,而印度的這一比例已超過了70%;中國軟體服務企業的毛利潤通常只有7%左右,而印度公司的毛利潤卻能夠達到11%。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印度軟體外包企業通常能夠已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獲得國際定單。
要有效的參與全球軟體外包競爭,中國的軟體產業首先就必須團結起來。目前,中國10大IT服務公司的市場規模僅佔中國軟體市場規模的20%左右,而印度則已達到了45%。中國有大約8000家軟體服務提供商,但其中75%的企業員工總數都沒有超過50人,而員工總數超過2000人的企業總共只有5家。與此同時,印度只有3000家軟體服務提供商,但至少有15家公司的員工總數超過了2000人。
沒有形成適當的規模,中國軟體企業就不大可能會吸引重要的國際客戶。通常情況下,企業規模越小就越存在危險,越不容易得到客戶的信任。這使得這些企業更容易失去客戶,並很難在得到大筆定單的同時獲得金融援助。麥肯錫公司的調查顯示,儘管中國軟體業當前存在種種的弊端,但僅僅只有大約12%的主要軟體服務商視並購、收購和結盟為公司優先發展的事物。此外麥肯錫的調查還發現,中國的軟體企業缺少人才儲備,大多數企業都沒有使用股票期權來激勵員工,使用培訓項目來培養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