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中國政府允許私人開辦企業,之後,成千上萬的女性走上了創業之路。據報導,目前,有1/4的私營企業的一把手是女性。
「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給創業者帶來了許多機會。婦女們不甘落後,希望在創業大潮中爭得一席之地。」專門研究中國女性創業的阿斯特里德.利平斯基女士說。她的研究報告題為《從工廠傳送帶到老闆沙發椅---中國的女企業家們》。利平斯基認為,女性創業卓有成效,因為她們能很快覺察到市場需求。
程茜說:「女人們希望自己能引人注目,強調穿出自己的風格。」儘管來自歐美的款式在中國很流行,但大多數人買不起。起初,程茜利用空餘時間將商店裡的服裝做小小的修改,比如把上衣領子改高一點,或把襯衫的腰身收窄。「顧客們搶著要買我改過的衣服。」正是基於這樣的經歷,程茜1999年開了家小店舖,所賣服裝的款式很有特色。她說:「我當時從批發商那裡低價進貨,雇了兩個裁縫來做卷邊。」2001年,她的年收入達到2萬歐元(約合20萬元人民幣),2003年增至4.5萬歐元。這期間,她開始為飯店和餐館的服務員設計工作服。
在中國,「獨立」創業是個全新的觀念。德國技術合作協會的米謝拉.鮑爾認為:「在中國,很少有人會產生具有創意的經營理念,一些人只是簡單照搬別人的做法。另外,中國針對創業者的專項培訓也很少。」
與此同時,一些有志於幹一番事業的人卻因資金短缺而一籌莫展。於是,一些城市如南京和上海由勞動局和婦聯牽頭,向創業者提供2萬元以內的貸款,但大多數人還得靠自己的積蓄,或向親戚借錢。
王建玲(音譯)把父母生前住的小屋賣掉,才籌集到3.6萬元創業資金。42歲的她曾是一個政府部門的會計。後來,她父母患重病去世。這段經歷使她萌生了開辦養老院的想法。她說:「中國的傳統是,子女必須贍養父母。但由於工作繁忙,許多人力不從心。現在,年輕人常常一天工作10個鐘頭,甚至12個鐘頭,哪有工夫照顧老人?」
1998年,王建玲在南京開辦了首傢俬營養老院。之後,她又在山東和安徽等地開了5家。她說:「以後我還要開一個門診和健康諮詢處。養老業市場潛力巨大。」
據估計,因國企改革,從1998年到2003年先後有2000多萬職工下崗。漢堡亞洲客戶研究所的馬爾格特.舒勒說:「改革中,婦女受到的衝擊最大,因為女性從業人員有2/3在國企工作。」大多數婦女受教育的水平比男性低,她們通常從事簡單的工作,一到裁員時,她們首先成為淘汰對象。因此,尋找時機自主創業就成了她們擺脫困境、開創積極人生的重要途徑。
德國《世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