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閑,一個星期以前在多倫多有幸觀看了中國近代名家書畫世界巡迴展,這些名家真跡全部由來自澳洲的戴氏家族收藏。在這裡先要謝謝戴氏母子的慷慨大方,把這些國寶級的畫拿出來跟大家分享,真的很難得。
對於嚮往中國文化的朋友,不管懂不懂中國字畫,去看看這樣的展覽都會覺得收益頗深。我指的不僅僅是視覺大餐和知識的長進,更重要的是一次精神上的淨化與享受。因為幾乎每一副畫的背後都有一個或喜或悲或極具傳奇色彩的故事。
中國古典文化講究的是一個「意」字,所以琴,棋,書,畫之間都是相通的。雖然本人對中國畫沒有什麼研究,但因兒時寫過幾筆書法,所以對畫也能略懂一二。 在中國古典藝術領域裡,對藝術家的個人修養要求是很高的,也就是現代人所指的「人品和畫品」。中國近代名家,像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無不是道德高尚的前輩。這樣的人筆下的作品讓人看了自然覺得賞心悅目。中國人不是總愛說「相由心生」嗎?我想這裡可以借鑒為「畫由心生」,一副畫所要表達的一定是畫家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剛入場時我的重點放在欣賞畫家的畫功上,為這些畫獨特的表現手法,色彩及構圖而驚嘆,第一遍看下來便急著聽畫家的生平和他們創作這些畫的緣起。幸好在場有專業的導覽為大家一一道來。
聽罷這些故事,我發現這裡面自己最喜歡的畫是張大千的「魚籃大士」,畫的是一位端莊淑雅、手提盛魚竹籃的古典美女。 並不單單因為畫家對人物的傳神刻畫,更主要的是他背後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原來,張大千是佛們中的居士,當年曾到敦煌臨摹佛教的壁畫。他一生中也出了不少表現神佛的作品。「大士」是人們對觀音的又一稱呼, 而「魚籃大士」 畫的正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講述的是觀音下世救人的典故。「魚籃大士」在西遊記中也有提到:
「原陝西民風悍凶,不知有三寶。元和十二年忽有一孤身美女提籃賣魚,人皆競欲娶之。女子說:有一夕能誦《普門品》者,可歸,早晨有廿餘能誦徹。女子再授《金剛般若》,至晨能背者猶十人,續再授《法華經》全帙,給三天期限,結果獨有馬氏子能。馬郎迎娶後女子即稱病,須臾便死,體且爛壞。瘞埋後數日,一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啟開視之,唯見黃金鎖子骨。老僧說此為觀音大士,憫汝悲障重,垂方便示化。此後陝西地方誦經者益多。」
雖然我並不信奉佛教,但我相信那些故事。我也相信不管在什麼樣的時期,也許高德真人就以平常人的面貌活在我們的身邊,用最樸實的方式向人類傳達福音。
在展覽會上有該畫的複製品出售,我欣然買了副回家,掛在了顯眼的地方。若有親朋好友來訪,必將這個奇異故事講給他們聽。有人還說,看好畫能使人心情舒暢,變得年輕。我想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