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風波幕後"黑手"被揪出來了 2億流通市值蒸發

發表:2005-07-19 17: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7月,艷陽似火。就在全國各大啤酒廠商喜迎消費旺季時,一封寄往媒體的匿名信引來了一場全國範圍的啤酒信任危機。

  「國產啤酒95%添加甲醛」,這一聳人聽聞但又大曝內幕的說法出現在某報紙上後,多家媒體競相轉載。短時間內消息被迅速放大,啤酒業的形象被極大損壞,啤酒股全線下挫,甚至日本、韓國對我國啤酒也緊急下達「檢查令」。

  「國產啤酒甲醛含量均低於國標、可放心飲用。」數天後,來自國家7個權威部門的聲音,終於平息了這場「甲醛鬧劇」,也隱約牽出了隱藏在幕後的操縱之手。

  「洗冤」

  7月16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工商總局、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務院國資委等七部門聯合在京召開「關於啤酒甲醛問題情況說明會」,為國產啤酒「洗冤」。

  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助理、高級工程師程勁松在會上表示,啤酒生產過程使用甲醛不是秘密,使用甲醛工藝也不是違標違規問題。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經過研究和檢測證實,微量甲醛廣泛存在於天然食品中,如牛奶、果汁、碳酸飲料、豬肉等,啤酒所含的微量甲醛和天然食品相比,含量屬低量範圍,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啤酒的甲醛含量無差異。

  之前的7月15日,國家質檢總局也公布了對157種國產啤酒和64種純進口啤酒的甲醛含量抽查結果。位於天津、青島、上海、深圳、四川、河南、吉林、新疆等地的9個國家級食品質檢中心的檢查結果顯示,157種國產啤酒甲醛含量全部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飲用水甲醛含量的0.9毫克/升,更低於發酵酒類2毫克/升的國家標準。

  7月14日,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正式向媒體發布通報,「95%的國產啤酒都加了甲醛」這一說法屬於不實報導。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副理事長肖德潤表示,中國目前啤酒總產量約為3000萬千升,而中國青島、燕京、華潤等三大啤酒企業的產量相加即達到1000萬千升,[]約佔總數的三成,中國產能20萬噸以上的大啤酒集團的產量佔到總產量的六成,由於這些大啤酒企業已都不使用甲醛,因此「95%的啤酒含有甲醛」的說法不攻自破。

  前後3天的時間裏,相關權威部門相繼鄭重表態,終於使歷時近兩週的「甲醛事件」有了定論,也凸顯了這一風波的來勢洶洶。

  「黑手」

  「我現在不想再對這件事情做任何回應了,也不想透露那封信的讀者信息。」吳翔語氣堅決地回絕了記者的採訪要求。此前有報導稱,他曾透露,「甲醛事件」的匿名「揭黑者」姓李,來自於北京的一家啤酒研究所。但是昨天,他向記者斷然否認了這些說法。

  吳翔是《環球時報生命週刊》的記者,也是最早捅出此次「甲醛事件」的記者。7月5日,該報以一封啤酒研究工作者的來信作為線索,採寫了一篇《啤酒業早該禁用甲醛》的報導。

  開頭刊登的匿名讀者來信稱,「啤酒加甲醛在業內還變成了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行規。為什麼?原因只有一個,甲醛太便宜了……我寫這封信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你們的報導,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這件事,因為他們有權利知道!」

  《環球時報》隨後的文章稱,「就產量比例來看,95%的國產啤酒都加了甲醛。有些企業宣稱自己不用甲醛,其實往往只是部分產品不用而已。」文章還指出,「甲醛已經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定為可疑致

  一時間業內嘩然,多家媒體紛紛轉載這一報導,「甲醛風波」由此展開。雖然青島、燕京、華潤、三得利、力波等幾乎所有的大品牌都在第一時間表態,「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棄用了甲醛做穩定劑」,但是並未有效抑制住媒體對內幕的不斷追蹤。

  「本次『啤酒甲醛風波』完全是有人幕後策劃的。」就在風波愈演愈烈時,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助理程勁松上週六在「情況說明會上」的這番話終於使隱藏在幕後的身影開始顯現。

  程把「矛頭」指向了生產混合澄清劑(取代甲醛的啤酒加工助劑)的公司。他表示,[文 學城]近年來個別生產混合澄清劑的公司,為了達到讓政府強制取消啤酒甲醛釀造工藝從而擴大其自身產品銷售的目的,他們不斷地以不同方式製造影響,給啤酒行業和社會造成混亂。

  據介紹,啤酒製造和儲存過程中會生成絮狀沉澱物,使酒變得渾濁,影響透明度。上世紀60年代開始,為瞭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啤酒行業在啤酒生產過程中開始使用甲醛作為助劑,但目前,我國的大型啤酒企業都已應用PVPP、單寧和硅膠等加工助劑替代「甲醛」提高啤酒非生物穩定性的生產工藝。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所有的大啤酒廠已棄用了甲醛,但是目前國內一些小啤酒廠出於成本的考慮仍在使用甲醛。」以PVPP加硅膠工藝為例,同樣釀製80噸的啤酒,甲醛只需要3千克,每千克十幾元;但PVPP需要8千克,每千克160到180元,再加上10千克硅膠,每千克30到40元,加起來,成本是原來的30倍以上。

  「由於今年3月公告發布、10月正式實行的國家標準《發酵酒衛生標準》中,只是強制性規定啤酒的甲醛殘留量指標不能超過每升2毫克,而並沒有禁止使用甲醛,就使得一些取代甲醛的啤酒加工助劑公司不斷以各種方法來給政府施壓。」另一業內人士稱。

  程勁松稱,2004年2月,就有人以「啤酒工人」名義給不同政府主管部委寫信,後來該信轉交至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心對該問題進行澄清說明。他表示,沒想到最近又有人以「啤酒研究人員」的名義給媒體寫信,利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心理,製造風波。現在雖不能確定幕後人是誰,但可以斷定這些人肯定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過,也有業內分析認為,此次事件也不排除是國外啤酒企業進行惡意炒作,從而達到爭奪中國市場份額的目的。

  「鬧劇」的代價

  「我們的銷售並沒有下降。」昨天,三得利、力波、虎牌、喜力等多個品牌的負責人都對記者表示,並沒有受到甲醛風波的影響。

  上海釀酒專業協會副秘書長吳建華分析說,「這主要是由於目前正是啤酒消費的旺季。一方面由於慣性消費,一方面幾十年來從未發生過因為甲醛使啤酒有害健康的事件,所以使得這次危機並沒有在銷量上直接反映。」

  但短時間內銷量的堅挺,並不能「抵消」此次風波帶來的衝擊。

  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司長紀正昆對媒體稱,啤酒含甲醛已經炒了3年了,2003年第一次炒,被非典壓下去了,2004年被阜陽奶粉和禽流感壓下去了,而這次對市場信心的影響非常大。

  據報導,7月13日,內地啤酒股在這一事件的打擊下全線下挫,一天內主要的幾隻啤酒股為「甲醛門」付出的代價就是2.3753億元的流通市值。其中, 燕京啤酒(000729)盤中一度跌停,開盤7元,收盤6.4元,下跌9.09%,流通市值損失1.7893億元;惠泉啤酒(600573)開盤5.41 元,收盤5.11元,下跌5.5%,流通市值損失1890萬元;青島啤酒(600600)開盤8.76元,收盤8.62元,下跌1.6%,流通市值損失 2800萬元;重慶啤酒(600132)開盤8.59元,收盤8.44元,下跌1.7%,流通市值損失1170萬元。

  同時這一時間也直接影響了出口的成本。7月11日,韓國食品醫藥安全廳下令,要求有關方面緊急收回並檢測今年進口的中國啤酒。7月12日,日本衛生部部長已要求從中國進口啤酒的廠商對啤酒進行甲醛含量檢測。業內稱,進口國從過去對我國產品的抽查可能會轉為命令檢查,既影響了通關速度,又增加了成本。

  那麼在事件塵埃落定之時,誰應該為這些損失買單?

  分析人士認為,在此事件中,媒體的「推波助瀾」是導致這一事件迅速擴大的主要原因。在此次諸多的媒體報導中不乏自相矛盾,甚至失實。為此,國家質檢總局表示,希望媒體在報導食品質量安全衛生問題時,事先更多地瞭解相關國際國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有關標準,[]瞭解食品質量安全衛生相關常識,加強和相關部門溝通,杜絕惡意炒作,更好地維護我國食品在國際上的形象,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真正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此外,權威部門的反應滯後也是事件擴大的因素之一。自7月5日媒體首篇報導,到7月14日行業協會首次釋問,前後相隔了9天時間,其間由於社會公眾不能迅速得到權威部門的釋疑,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種危機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