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封殺中青編輯李大同的公開信 附中國青年報編輯李大同的公開信、主編李而亮答覆李大同的幾點意見

發表:2005-08-16 21: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自8月15日《中國青年報》《冰點》主編李大同對主編李而亮的信件在網路上被公開發表後,海內外媒體紛紛轉載了李大同的公開信,然而幾乎與此同時,15日的中午,中宣部便下令調查該公開信,並下令在國內網站一律封殺。15日,《中國青年報》的《中青論壇》的《青年話題》中、《西飼》論壇等一些論壇中貼有李大同的公開信並有聲援的跟帖,許多記者對李而亮的加減分數的《條例》表示憤慨。更為嚴重的是16日下午,這些帖子和跟帖都已蹤跡全無。在中國搜索網站《百度》中搜索「李大同 公開信」也沒有任何結果。16日,中國青年報主編李而亮回信李大同表示驚訝:為何公開信會流傳到海外網站。

現中國青年報主編李而亮從1983年到2004年,斷續15年在人民日報歷任了編輯、站長、書記的職位後調到中國青年報就職總編一職。

李大同自述就職於中國青年報26年,是該報受歡迎的《冰點》主編。李大同在公開信中就中國青年報是按照主編李而亮的要求成為政府官員「奴婢化」的媒體、還是「秉承耀邦同志的民主作風」、成為廣大讀者喜愛的報紙進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和呼籲。在信中還可以看到中國官方如何使用欺騙宣傳美化任長霞、孔繁森的報導,如何為樹立他們需要樹立的典型大造聲勢的宣傳。

15日中午,大紀元記者電話採訪了中國青年報資深編輯李大同,他表示鑒於中國國情,不能接收海外媒體採訪。對記者詢問因為公開信他會不會遭到打擊報復時,他猶豫了一下後爽朗的笑了起來,「大概不會吧,中國還會有迫害麼?!」

但是,一位記者網上留言:今天最震撼的是李大同老師寫給中青報總編輯的萬言書。在接客送客的不停打擾下,我將其認真讀完,以及賀延光老師的千字文,非常同情那個要與李老師進行辯論的人,不過規則往往是由可憐蟲制訂的。相較之下,我們的這點破事兒真不禁念叨。

這位記者還透露:在MSN上,李老師同事的*****對我說,已經做好老婆下崗回家的準備,佳人不可做賊。

據悉,中國青年報目前大概有幾百名編輯,大多數工作時間長的編輯和記者對擅長阿諛奉承領導官員的李而亮和團書記趙勇表示反感:

《青年話題》主編的李方於11日遞交辭呈,他對社長王宏猷說:「我不能做趙勇的狗!」 因為中國青年報的寬容、容忍不同觀點、自由表達權利等正在消失而且不可逆轉。李方感到在中國青年報工作了13年,特別是作為《青年話題》的5年主編,對「推進中國民主事業」所作的很有價值。

《中國青年報》副刊中心主任陸小婭表示:看到新的考評方案,我十分震驚,它的導向再清楚不過--在這個方案中,領導的機關的表揚和批評直接與編輯、記者的績效掛鉤,這是前所未有的。到報社20多年來,見識過很多這樣的表揚和批評,如果用「推動社會進步」這樣的標準來看這些表揚和批評,特別是所謂的「批評」,真有道理的有多少?有多少「批評」背後是利益、是關係,甚至有些批評完全是因為批評者本人的無知。當報社用這樣的標準來「調整」和約束編輯、記者的行為時,中國青年報會變成什麼樣子?中國青年報人會變成什麼樣子?我認為,這已經不是考評的具體操作問題,而是根本的原則問題。關鍵不在於中宣部閱評是表揚多還是批評多,而是這些批評並不代表公眾利益。

附:
1. 中國青年報編輯李大同的公開信

2. 中國青年報主編李而亮的回信:我的幾點意見:回覆李大同

2.中國青年報主編李而亮的回信:我的幾點意見:回覆李大同

2005年8月16日

大同:

詳細拜讀了你洋洋萬言的《就中國青年報新的考評辦法致李而亮總編輯並編委會》一文,很是吃驚。吃驚的並不是你對我和編委會尖刻的批評,而是吃驚你公然違背我們兩人剛剛商定近日「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的約定,不宣而「戰」了(因為此文已發到境外的網站上)。我說過,我不反對公開的批評,特別是對工作的探討,只要是平心靜氣地、實事求是地,我都歡迎。如果你這次的公開信依然是在這個層面上,我還是要直接找你面談,不用敲字那麼費勁。但在你的文章裡,確有許多內容超出了正常的批評範疇,涉及到事情本來應有的面貌,涉及到我個人名譽、品格的問題,而且廣為散佈,我就不得不出來進行澄清了:

一、《中國青年報採編人員績效考核條例》明明白白就是一份討論稿,編委會只是經過初步的討論,並沒有進入通過程序,然後下發各中心、部門進行廣泛的徵求意見。編委會為此要求各部門一定要傳達到每一個編輯記者,徵求所有人的意見。這些意思,在上週的例會上我也說得清清楚楚(有例會記錄)。在廣泛徵求和匯總意見後,編委會準備視意見的情況,做好了連續開會研究的準備。可以說在此之前,這份《條例》只能是一份草稿,最後根據大家的意見做必要的修改,然後還要上報黨組會討論批准,才會正式下發。實施中還要試行相當一段時間,不斷完善。我實在不明白的是,社內立即就有人拿這份討論稿做文章,週末就全文發到境外網站上;我也實在不明白,你從哪一個字眼裡解讀到《條例》是已經編委會通過,「你和編委會根本就不準備對這部(省略號)的條例作充分的討論並做實質性的修訂。所謂徵求意見,無外就是讓大家在自己掙多少分上在討討價罷了。」事實上,你所在的週刊中心討論就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有謝湘發的討論記錄為證)。那麼,針對這樣一個尚待修改的草稿發此萬言公開信,而且匆忙發到境外網站(不一定是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能告訴我實話嗎?

二、你和盧耀剛都向我表示過,我和「冰點」的同志們應加強交流溝通。上一個禮拜天(7日),你給我發了一份很長的留言,提出我們之間需要直接交流,認為在一家報社同仁之間,沒有必要雲山霧罩,有什麼話完全可以當面說清楚。還說「其實我們心裏都明白,人為地製造這種交流障礙,毫無道理,只能解釋為你不想和我們直接交流。」我當即給你回了一個我認為還情懇意切的留言。第二天,你謝了我的回覆,而且說你喜歡這樣直言不諱地交流意見。同時表示等我有時間,咱們好好聊一次(因有對留言內容的保密約定,我不引用具體內容)。上星期四下午,我騰開了其他事情,約你談心。你不在辦公室,江菲接的電話,她說轉告你,讓你給我回電話,而你沒有回話;第二天上午,我親自電話約你,你說在家寫對《條例》的意見,來不了。然後我們約定這一週盡快安排時間見面交流。但就在星期一的早上,你就迫不及待地公開拋出主要針對我的公開信。讓我怎麼來理解呢?要麼你壓根就不準備和我交流;要麼就是擔心與我交談後會影響你的「行動」。但你行動目標主要是我,為什麼不交流一下再出手呢?我覺得你這樣做,作為同事來講是不尊重,作為朋友來講是不仗義,作為君子來講是不坦蕩。

三、你在公開信中,多次談到新聞的真實性問題,引用我在一些場合說的話而感到不屑,認為「造謠、造假、按需要來隨意編排事實,這些早已都是被中國新聞業摒棄、嚴格警惕的行為。」同時還表示了你從業26年來堅持的職業操守。你這次的公開信可以說向國內外披露了一個大新聞了,但其中的虛假成分是可以舉出很多的。略舉幾例:

1、「據瞭解,對這部辦法的宗旨和所有細節,絕大部分編委也是臨開會前才第一次看到。如此事關重大、細節繁複的條例,竟在區區兩三個小時的一次會上就通過了,堪稱為一個管理奇蹟」。事實上,這份條例是7月27日發各位編委的(其中也送宏猷)。為了讓編委高度重視,專門文字提示「計畫下週討論,請各位編委做好準備。」給每個編委的文本首頁都清楚標明發放日期。編委會8月3日開的,整整一個星期時間準備。你找任何一個編委都可以得到準確日期,所以不知你據誰做的「瞭解」。

2、「此前,評論部的同事們開會,要求主任李方找總編輯澄清本報評論員起碼的良知和羞恥心的底線。他在痛苦中找你,你是如何回答的呢?你沒有耐心聽取一個部門主任的沉痛陳述,你沒有平等地討論怎樣改善中國青年報的評論(省略號)」。我清楚記得,7月22日下午,我正在六樓主持記者會的閉幕式,李方電話打到我手機上,問我對網上賀延光的留言怎麼看。我說還沒有看到,等看了以後給他回話。晚上吃完晚飯,我在家即主動給李方去的電話,進行了較長時間的交談,談話是很誠懇的,最後李方是很平靜掛機的。第二天,我即到雲南出差,10天才回來。如果不是8月2日編輯中心會上李方的發言,我還認為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已經過去了。怎麼到了大同你的描述下,就完全變成了無中生有的離奇故事了呢?

3、「在剛剛結束的本報全國記者會上,聽說你向記者們傳授了策劃新聞的心法。若干年前,河南鄭州建成了一座大型立交橋,當地官員很想上人民日報露臉。(省略號)果然,那條新聞就上了人民日報一版頭條(就是你自己寫的吧?)。你很得意自己的創造,說此舉受到了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李長春的表揚。」事實是,當天舉行的是記者與領導交流,談的並非是新聞策劃的話題。有記者認為,現在記者站要承擔許多地方團組織工作性的稿子,建議《共青視點》還是要留一部分版面專門安排工作稿。我表示不要指望留這樣的版面,現在《共青視點》就是要做成新聞版。又有記者提出:一些團的活動缺乏新意,又事關本報發行,團省委很希望見報怎麼辦?我回答說就想辦法找出新聞的由頭,在不影響事件性質的前提下,是可以想法找一些「新聞眼」的,於是就舉了我自己上述的例子。未了我還補充,這樣的採訪不可多用,還是要靠常年的積累,每年給一個省紮紮實實做一兩個上檔次的,比你發多少個工作簡訊都強。需澄清的是,第一,不是就新聞策劃教記者心法,而是探討處理與工作相關的稿件如何做得不要乾巴巴;第二、我舉例時說稿子是發在人民日報頭版,並沒有說發一版頭條,更沒有說受到李長春的表揚;第三、座談時大同你並不在場,完全是道聽途說,卻在公開信中描述得如此繪聲繪色。

4、「已經聽到多人傳說,中宣部某領導是你的大學同班同學,關於本報的一些表揚閱評,就是由本報自己人撰寫,交由閱評小組再發下來--我不敢、也不相信這是真的,寧願只是傳說。」這我就非常費解了,既然是連你自己都不敢、不願信的傳說,為什麼就敢白紙黑字寫出來?我負責任地告訴你事情的真實情況:新聞局長胡孝漢的確是我大學同學,但我以人格保證,我沒有在閱評表揚上要求過任何關照(閱評組是相對獨立的)。如果真得以關照,我倒是希望「冰點」今年以來那麼多的批評被攔下哪怕一件也好。但確實有這樣的情況,中宣部閱評組看到中青報的報導後,需要進行表揚肯定,又對採寫刊發的情況不盡瞭解,要求我們先提供相關情況。如今年的「兩會」報導、科學發展觀報導等。所有的表揚與批評,沒有一篇是要來的,我也沒有這個本事。你以「傳說」為依據,推理出其中存在的「黑幕」,我認為是對中青報的污辱,也是對這麼多採編人員辛勤勞動的污辱。

在你公開信裡引用我的話中,不顧特定場合、語境來進行斷章取義、移花接木、添油加醋的地方還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舉。我感到困惑的是,在同一文章裡,你一再標榜自己職業操守、價值觀念的同時,一面又大量引用未竟經證實的「報料」,難道這就是你把守的底線嗎? 當然,說你引用的材料全都不實也有失公允。比如你引用的有關我「大徹大悟」的那段話,我還是認帳的。那是我在參加完國防大學「輿論戰」研討班回來後,在例會上談的感想,事先聲明瞭只在內部說說,還專門交代小謝不要記錄。會後有好心同志提醒我,會議上不要口無遮攔,有些人會專門記下來,作其他目的引用。我不信,因為大家都說中青報的優良傳統就是可以暢所欲言。現在想來,果然應了同志們的忠告。

最後,回到你公開信的主旨。信寫了那麼多,按我的理解,核心就是你認為這部新條例,顛覆了中青報的優良傳統,否定了人民群眾歡迎的輿論監督,特別是有意擠壓「冰點」;只唯上,不求實,是李而亮個人意志的產物。這是個大問題,要論述起來需要很大的篇幅。其實,在條例討論稿之前,社黨組、編委會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貫穿的主線已經非常清晰,也經大家討論通過。版面調整後中青報明確的核心價值觀不是在條例中突然冒出來的,這點大家應該清楚。這裡我只想舉一個你公開信中批評矛頭直指的目標--中宣部閱評。今年以來,中宣部對本報閱評(含綜述和青年參考)共24件,其中表揚的13件,批評的11件。其中涉及冰點的批評的5件、表揚的1件(方舟子〈永動機重現江湖〉);而冰點被批評的稿件中沒有一篇是輿論監督的。本報被表揚的稿件中當然是以正面報導為主,但也有輿論監督的,如「北京禁放屢遭挑戰」、「遏制氾濫的美女經濟」以及最近的求實篇「別讓富豪牽著鼻子走」。由此看出,對閱評表揚稿件予獎勵,並非扼殺輿論監督。同時,閱評的表揚看似給分高,但概率畢竟很低(據統計,今年的閱評是比較多的),而不像A B稿件、版面以及每月的讀者評價,有固定的數量。如自7月份以來評出的A稿共21篇,其中輿論監督的稿件就有15篇,佔了70%,這是在封殺輿論監督嗎?

相反,今年冰點並非輿論監督的5篇被批評的稿件中,就有三篇受到中央領導的嚴厲批評。如果這就是你們所讚賞的中青報勇氣和價值觀,那明日的中青報會是什麼樣子,誰都清楚?大同你強調讀者認同,大家可以查一下龍應臺文章發表後的鳳凰網,跟貼數萬條,罵龍應臺、罵中青報的有多少,你不會視而不見吧。當然,我從不迴避在這些文章把關上我該負的重要責任。可是,在我痛苦地一遍遍寫檢查的時候,你們是怎麼表現的,起碼沒有說過一句讓我感到暖心的話。所以,我表示要改變「領導寫檢查,下面看笑話」的狀況,絕不是無感而發。還是說到讀者認同,自7月版面調整以後,儘管冰點沒有作任何改變,但每週閱讀點擊率在逐步下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已經落在了屋檐下、法制、教育、要聞,共青視點的後面。儘管不全面,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問題,值得你們反思。起碼不要再單純用冰點來衡量中青報的辦報水準了。

以上是我個人意見,不代表編委會和任何領導。如你願意,我還是希望與你面對面地好好談談心。

李而亮

1.中國青年報編輯李大同的公開信

李而亮總編輯並本屆編委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