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5月10日稱,一個距今2000多年的古城城址,已在中國與朝鮮邊境的鴨綠江畔的一個水庫中發現。有關專家稱,近日在吉林省白山市三道溝鎮發現一座古代城址,初步研究其為漢代古城。美聯社暗示,這座古代城址可能會重新引發有關高句麗的爭議。
美聯社報導說,中國官方通訊社稱,新發現的古城遺址位於吉林省集安市附近,據信是漢代古城。但當時統治這一地區的則是朝鮮的高句麗王朝。美聯社說,新華社報導稱,新發現的古城包括高句麗式的墳墓。此外,還在水庫庫區發現2360座墳墓,據信也是同一時期。
報導說,這座古城址長期以來淹沒在鴨綠江上的雲峰水庫水面以下,最近由於水庫水位下降而露出水面,5月2日,沿鴨綠江進行考古調研的吉林省長白山文化研究會會長、文史專家張福有研究員和集安市博物館館員孫仁傑、遲勇發現了這座古城址,併進行了初步研究。
這座城址位於白山市八道江區三道溝鎮東鴨綠江右岸臺地上,海拔280米,現被1米多厚的淤泥覆蓋著。從已露出水面及淤泥的城垣看,古城址呈方形,圓角。現可見牆垣高1.5米,寬4米,系以石材壘砌牆面,內用土石混筑。
牆垣外側筑有護城水壕,水壕現可見寬4米,深1米。西牆露出水面長180米,南側開有城門,城門寬6米。北牆露出水面長220米,未見城門。東牆被晚期房址所壓,南牆被三道溝河水沖毀。城內有兩組房址,尚不清楚房址與古城址的關係。
據張福有等專家介紹,在古城內及古城的北側,見有10餘座積石墓,尤其古城中的1號墓,呈正方形,邊長8米,高2米,用石材砌筑兩級階壇。此類墓葬年代約在公元4世紀左右。根據古城址內墓葬年代分析,當是筑城於前、葬墓於後。古城牆結構與砌筑風格,均有別於高句麗、渤海和遼金時期。因此,該古城應筑於漢代。
在為期一個月的考古調研中還在雲峰庫區鴨綠江右岸還發現良民、秋皮等8處古墓群,共發現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4世紀的古墓2000餘座。這些古墓及古城址均在雲峰水庫水沒線以下,自1964年5月被水淹沒42年之後,因雲峰水庫水位暫時垂直降低41.13米而第一次浮出水面。而位置較低的古墓、古城址,仍在 30多米深的水下。
美聯社稱,中國新發現的漢代古城,從時間上看應屬於朝鮮的高句麗王朝,當時高句麗正統治著這一地區。高句麗建國於公元前37年,滅亡於公元668年,中經28代王,歷時705年。
中國在2004年曾發表一份把高句麗描寫成中國歷史一部分的文件,曾引起韓國人的不滿。北京和首爾已同意通過學術探討來解決這一歷史爭執。
我們注意到,目前韓國媒體和官方還沒有對中國新發現漢代古城的報導發表評論。但近來中韓兩國因歷史問題再次出現爭執,原因是一篇日前在網上流傳的《韓國史》地圖將包括上海在內的中國大部分領土劃入古代韓國的版圖內。
在韓國大田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林均澤所著的《韓國史》標記的地圖中,中國地圖用三種顏色分為三個國家:百濟、新羅和唐朝。其中的百濟除了統治整個朝鮮半島外,還統治中國華北和西藏,而上海、江蘇、浙江在內長江以南的中國區域則標記著「新羅」,表示這是新羅的統治區。而雲南、四川部分地區,地圖中用紅顏色在這塊小小地區標著「唐」。
中國媒體5月9日指出,根據史書記載,古代朝鮮半島南部地區存在著兩個古代王朝:新羅、百濟。而北部則是領土跨越鴨綠江兩岸的高句麗。後來百濟和高句麗相繼滅亡,新羅基本上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
中國專家指出,林均澤教授的有關韓國古代王朝統治中國的說法完全是一派胡言,歷史上韓國的古代王朝領土範圍也從未超越過朝鮮半島,更不用說統治上海了。
不過,韓國駐上海領事館方面近日表示,林均澤教授以及《韓國史》的歷史思想觀點不能代表韓國歷史文化界的觀點,並非現在韓國的主流思想。至於對這本書的個人看法,韓國領事館相關人員表示沒有看過,因此無法對其作評價。
(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