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2004年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後來憤然離家出走,至今沒有音信,母親已雙目失明。提起兒子傷心不已。家裡至盡還背著供兒子讀大學的外債,「餐餐都是開水就饃饃」。
「永樂餛飩店」,在一塊醒目的「用人單位」招牌前,青海師範大學應屆畢業生王磊停住了,這家小吃店是他暑假打工端盤子的地方。老闆很熱情,「小王,到我這邊干吧。別人一個月給350元,我給你400元,包吃包住!」王磊沒敢應聲,拔腿跑了。
「好不容易讀了本科,出來竟是端盤子?」王磊看上去很難過。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他,4年大學的費用幾乎拖垮了全家,臨到畢業,卻不能靠一份滿意的薪水還上讀大學的「巨債」。
青海省屬高校的學生中,像王磊這樣家庭年收入低於1000元的貧困生,約佔半數。
在「讀書改變全家命運」的感召下,西部貧困地區的許多農村家庭,不惜透支家庭後幾十年的收入供子女上大學。大學學費成了他們人生中最大的也是惟一的巨額投資。可「畢業即失業」的現實,打破了他們的夢,也使兩代人深陷債務泥潭。
「咱就把自己當一文盲」
在4月8日的非公企業專場招聘會上,記者看到了一長串「非傳統意義」的用人單位——
天然居菜館、豪門足浴、排骨面片館、賈三包子館、美容美發店、極速網吧……
就業崗位——
導購員、沙鍋師、餃子師、點餐員、傳菜工、配菜工……
鬱金香餐飲服務公司的桌子前擠滿報名的女大學生。中年主管扯著嗓子喊:「女生要求1米60以上,當服務員,一個月350元。要會跳舞、唱歌,每表演一次加50元!」
一家傢俱中心的店舖在招兒童套房的導購員,有六七個女生搶著填表。一個女生和招聘官對話:
「你們有沒有『三金』啊?」「私企都沒有,你不知道嗎?」
「試用期多長?」「這可說不准,得看你表現。」
這女生是平面設計專業,「學校不出名,我也沒信心找到好工作,家裡再也沒辦法拿出錢了。」
招聘會上,一個學生勸同學去保安公司,「咱就把自己當一文盲,只要收入能養活自己就成,別想那麼多了。」
「和初中生、高中生同樣低的工資可以招到大學生,飯館、餐廳何樂而不為?」階梯英語公司負責招聘的馬主任說,「我最納悶的是,大學生爭當超市收銀員!」
在青海師範大學門口,王磊指著一輛校車說,「這輛車每天都在西寧的3所大學來回跑,送同一撥老師巡迴上課,師資太缺了。」即便如此,這所師範院校的非師範生已經膨脹到超過師範生。王磊入學那年交學費,從早上開始排隊,一直到夜裡12時還沒輪到,「腿都麻了」。
「我們專業的老師全是從歷史系調過來的,上課時說著說著就繞到歷史上去了。」青海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應屆生李文秀說。
因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在青海很難找到合適崗位,2004年起該專業停招。2002年入學的李文秀現在邊實習邊找工作,「實習就是在麻將館洗麻將。」一次次求職受挫後,她鬱悶不已,「我們簡直就是犧牲品。」
計畫招生人數大於考生人數
民盟青海省委調研課題組不久前完成的對青海省海東地區的平安、樂都、民和、化隆、循化、互助等6縣的農村大學生狀況調研顯示——
從2000年到2005年的5年間,回到海東地區的農村大學畢業生共計8863人,截至2005年6月,尚有5900人待業。其中,樂都縣、平安縣的待業率分別高達82.8%和96.2%,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青海省教育廳招生辦主任戰鬥告訴本報記者,近幾年青海省的高考升學率從擴招前的不足50%一躍升至80%以上,2003年更高達88%,其中樂都一縣達100%,當年,青海省高考錄取率位居全國第一。而資料顯示,2004年全國平均高考錄取率只是60.1%。
青海省教育廳一位官員透露,由於省內大學和省外大學近年頻頻擴招,像青海這樣的人口小省,一度出現高校計畫招生總人數竟大於青海考生總人數的怪現狀。為了滿足高校擴招的需求,分數線只好逐年下降,總分剛過200分也可以上大專。大學幾乎是無門檻,想上就上,這在外省是難以想像的。
緊隨高升學率之後的,卻是低就業率。在升學率一度高達88%的青海,2003年9月底省屬高校公布的就業率卻只有45.9%,2004年為58%。青海大學一位教授特別強調,就業特別困難的那些學生,其實就是大學擴招後湧入省屬高校的農家子弟,「限於地方財力,青海高校的政府投入嚴重不足,這個擴招的成本只好讓農民自己承擔了。」
擴招使這些農村孩子圓了大學夢,但是因為基礎薄弱,他們中很少能考上重點大學的。大多數都被擴招進了一般地方院校,而這些學校的師資、教學設施本來就差,學生短期內聚集後更加短缺,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大量農村生源畢業生也就難以就業,眾多企盼富裕的農民家庭重新退回了貧困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