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博士」中國移民蔣國兵因不堪生活和就業壓力,於近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跳橋自盡,成為全球華人關注的焦點。他的悲劇也促使人們更多、更深入地去探究華人技術移民在加的生活狀況。
找工作難 國外文憑不被承認 研究員去當切肉工
據多倫多當地媒體報導,蔣國兵自殺的原因主要是就業不理想,購房負擔重,精神壓力大等等。而這些問題,實際上正是中國移民在加拿大所面臨的普遍困難。
加拿大不承認海外文憑和經驗,甚至連在海外加拿大公司的經驗也不認可,導致許多在國內事業有成的移民到了加拿大不得不重頭開始。應該說,和許多移民比起來,蔣國兵的情況並不算特別糟:他的兩個文憑都在北美獲得,且有一段博士後專業項目研究的經驗,他找新工作的時間不過幾個月。事實上,蔣國兵獲得對口工作的機會要比許多移民大得多,而幾個月的等待對於技術移民來說實在算不了什麼。因為加元的持續走強,導致傳統製造業、高新產業和旅遊業一落千丈,這使大多數中國技術移民的就業之門變得越來越窄。
華人在加拿大餐館裡做包餃子工
加拿大的唐人街充滿中國味兒
據加拿大移民局所作的《加拿大移民縱向調查》顯示,僅40%的外國移民在三年內可以找到自己覺得對口的工作。
找不到對口的工作也要生活,面對困難,移民們的選擇各不相同。有些人選擇了讀書:你們不是要本地證書嘛,那我就讀一個出來。可是能達到技術移民標準來到加拿大的,多數都已是年過30的中年人。他們一來心有旁騖,不能跟年輕人比腦筋;二來即使讀出來,歲數又長了幾歲,同樣難以和生龍活虎的當地青年搶飯碗。有位年逾50歲的國內南亞語言專家方先生,移民後花了幾年時間終於啃下了一張理髮行業證書,但此時的他年事已高,手顫眼花,根本拿不穩理髮工具,結果只能繼續在家閑居。
當然也有人選擇了將就:幹什麼不是干呢,何況總不能為了面子讓老婆孩子跟著挨餓吧?蔣國兵本人在自殺前做過油漆工。和許多移民比起來,他的工作還不算太壞:有一位姓李的高級工程師來加拿大3年,至今仍在工廠裡做著10加元(1加元約合7元人民幣)1小時的夜班工。著名的華人連鎖超市「大統華」遍佈全加的分店裡,也不乏當了幾年切肉工的社科院研究員,或是理了半年貨架的林業專家。必須指出的是,這並非歧視華人,而是對所有外國移民都如此。曾有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德國醫學專家,移民加拿大後因文憑和經驗都不被承認,不得不長期在家閑居。
買房壓力 房價一路攀升 還貸壓力很大
給華人移民造成巨大壓力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住房。近年來加拿大住房價格一直狂飆不已,預期2006年平均漲幅將達9.2%,獨立房屋價格在今年5月更是首次突破每幢30萬加幣,漲幅達12.9%,創了歷史新高。不但如此,近年來加幣利率一路攀升,目前基準利率已達歷史最高的4.25%。
由於華人比其他民族更喜歡買房(而非租房),所以華人較多的城市,房價上漲的速度也更快,漲幅更驚人。這無疑又加重了華人移民的壓力。如果工作不理想、不穩定,又要按月負擔房貸,其吃力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不得不提的是,蔣國兵的就業情況和收入既低又不穩定,而他所購買的卻是當地中上等收入者居住的「TOWNHOUSE」。這種房屋面積雖不大,價格卻不低,這無疑讓他的房貸負擔雪上加霜。
但蔣國兵的悲劇並非是孤立的,僅在今年,單多倫多一地,就發生了多起華人移民自殺或猝死的慘劇。他們有的是如蔣國兵一樣被各種壓力擊垮,有的卻是在忍受壓力的過程中因勞累而死,還有更多的移民,在重重困境中傷痕纍纍,卻仍在咬牙堅持著。
誰來幫忙 加國政府較為關注 移民需要社會幫助
幾乎每個移民都或多或少碰上過蔣國兵所碰上的困難和壓力,他們可以堅持,可以忍耐或自我調節,但他們同樣需要社會的幫助。
應該說,作為移民國家的加拿大,其政府對移民問題是較為關注的。歷屆政府都宣稱,移民是加國的基礎,要幫助移民盡快融入加拿大社會。5月,加政府宣布,將在兩年內增撥3億加元成立一個專責部門,以審定新移民的海外學歷、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並認為通過這一方式,可以從根本上改善移民的就業滿意度。 貝殼快報。
加國政府能關注移民就業問題當然讓移民欣慰,但對於實效如何,幾乎每個移民都不抱太大希望。首先,新政府的這些保證和計畫並不新鮮,甚至可以說是老生常談,前任自由黨政府甚至提出過多達7億加元的專門預算,卻對改善移民就業滿意度毫無幫助。其次,每個技術移民都達到了加拿大移民局苛刻的「專業技能門檻」,但他們踏上加國土地後,絕大多數仍從事著和本專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工作。
在移民就業問題積重難返,加拿大的經濟結構日益轉向資源型的大環境下,中國移民們恐怕不得不更多依賴自身的堅強和親朋好友間的相濡以沫,來渡過異國他鄉的一個個人生難關,並避免類似蔣國兵悲劇的一再重演。
移民要學會自我調節
一位原北京某研究所的研究員曾跟記者喟嘆,來加的中國移民,往往是在國內混得越好,在這裡越感到失落,因為越是這樣,你的反差會越大,找到滿意工作的概率也就越低。他本人就是很好的例子:來加兩年,頭一年在多倫多,給香港人開的禽類加工廠當拔毛工;第二年舉家搬遷到蒙特利爾,又只能找到餐廳洗碗的工作。極度失望之餘打算回國,但兒子此時已上到高三,由於教育體制差異太大,如果回國兒子勢必考不上大學,無奈之餘,這位研究員只能繼續洗他的碗。
蔣國兵的問題,更多在於心態上的極度失望和不平衡。在加拿大有不少印度或其他國家的博士、碩士開出租,干體力活,生存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可能沒有了作為知識階層的成就感。本想著可以直接嫁接過來,在國內幹什麼,來了以後還能繼續,持這種思想的往往會心理落差很大,沒法適應環境。但稍微細想一下就會懂得這個希望本身是不實際的,你在本國發展,也必須受過多年的教育,以及若干年默默無聞的吃苦耐勞,才能慢慢獲得發展機會。那麼,當你決定移民出國時,就等於要放棄在國內多年打下的基礎,就不能對重新打基礎這個環節置之不理,這樣想心理上才能獲得平衡。
想改變靠干體力活為生這種生活狀態只有重新上學,或做些小生意,當然在異國做生意受騙的可能性不小,但如果成功了收益也大。最保守的辦法就是上學,沒有什麼風險,還能增加以後找到工作的機會,上學期間,維持基本生活也沒有什麼問題。
除了努力,還是努力
李先生不到40歲,現在是加拿大一名房地產中介商,開著一輛紅色的豐田佳美,每年除付清房子按揭款外還有20多萬加元的收入,在加拿大是個名副其實的中產階級人士。
大家經常羨慕他的幸運,但有一次吃飯時,他的好朋友道出了他坎坷的過去。李先生是10年前到加拿大留學的,學的是農業,因為專業冷門,當年是導師給的全額獎學金讓他來的。結果上了一年,不知道因為什麼,跟導師鬧了點矛盾,被取消了獎學金,後來他一邊打工一邊上學,成績也不好,又過了一年被學校除名了。更要命的是,他剛把太太辦出國,他太太就跟別人跑了。當時他拿的還是留學生簽證,沒學上了,他在加拿大留下來都困難。
後來他跑到唐人街,在餐館打過工,給華人超市搬過菜,同時,他以難民的身份申請永久居留。這樣的日子持續了3年,最終他拿到了永久居留權。解決了身份的他,如鳥出樊籠,立刻去考了地產經紀的資格證書。幾年後,他就成了一個標準的成功人士,有了新的家庭和令人羨慕的事業。回首往事,他總結自己生意成功的經驗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