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還記得「珠淚與筆墨齊下」的寫著《與妻書》的林覺民吧,林徽因的父親、即林瓔的祖父林長民,民初時任司法總長,與林覺民是堂兄弟,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光緒朝的進士,由他資助的赴日留學生們多追隨了孫中山。這是個不同凡響的家族。
在大陸,林徽因的名字廣為人知,她人艷如花,才華橫溢,學兼中西,娘家書香門第,婆家更是聲名顯赫,家族中,朋輩中,擁有眾多史上留名的人物,但其在群眾中的知名度多半還是靠了大陸電視劇的演繹打開的,不少人能夠津津樂道些她與些個有名的詩人、哲學家的旖旎掌故來。抹去娛樂大眾的明星化描摹,真正的林徽因其實是對中國古代建築及歷史有深刻研究的建築學家和新月派的詩人。在大陸官方介紹的資料中,稱她最大的成就就是參與設計了中共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還有改造傳統景泰藍。
林瓔
林徽因
林瓔生長在美國,她在大陸的知名度遠不如姑姑林徽因,但實際上她的藝術成就更是青出於藍,她的影響力也超出了藝術之外。美國《生活》雜誌將其評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國人」與「五十位美國未來的領袖」。一九九九年的美國《亞裔雜誌》評選出過去十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百名亞裔人士,林瓔名列其中。二零零二年林瓔又以高票當選耶魯大學校董。二零零五年入選美國婦女名人堂 (Women's Hall of Fame) 的六名在世者中包括前美國第一夫人希拉里,還有著名華裔設計師林瓔(Maya Lin)。
淵源如此之深且肖似的姑侄兩人卻不但從未謀面,林瓔甚至在相當長的時期中渾然不知林徽因的存在,數年前《紐約客》訪問林瓔時順便告訴她在中國大陸有個大名鼎鼎的姑丈梁思成、姑媽林徽因和有關那兩人的成就,林瓔才得聞之。林瓔出世時林徽因已去世四年多,但對家族中如此重要的一代名媛竟毫不知悉倒真是有些奇怪了。我從資料中翻檢出這樣一些線索。
林瓔之父林桓亦是藝術家,已過世十多年,他所創作的陶瓷作品為歐美各大博物館收藏,林瓔的母親生於上海名醫世家,與丈夫一同任教於俄亥俄大學,講授英文及亞洲文學。一九四九年五月共軍打進上海時,林母已獲名校史密斯學院入學許可,她把護照、入學許可和十元美金縫在衣服和鞋子裡,逃至香港再赴美,才有了後來的林家又一代才女。
而林徽因隨丈夫在一九四九年戰火平息後留在了北平任教,她料不到在中共政權下,生活將會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在等待著她與她的夫婿梁思成。最初他們被新政權頗加利用,也積極的獻力進言。六年後五十一歲的林徽因病逝,遺憾沒有走到人生的晚年,卻也幸運的遠離了接踵而來的運動批鬥和思想改造。(其夫,梁啟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則活過了歷次中共對大陸知識界的整肅和文革,在久經改造後終於被「平反」並「光榮入黨」了。)
林徽因的弟弟林恆在抗日中是國軍的飛行員,作戰中為國捐軀,徽因病中做詩《哭三弟恆》。美軍對日本本土狂轟爛炸之前,梁思成與林徽因超越了喪親之痛與民族主義,親自圈定了京都、奈良等日本歷史古城上報盟軍,戰後日本一片焦土,獨此二城完好無損,人類共有的珍貴遺產得以留存至今。可悲的是,數年後,梁林二人竭盡全力呼籲上書中共政權卻不能保全舉世無雙的北京古城牆,眼睜睜的看著一代明清帝都毀在中共手上。
林徽因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墳上鎮著的是一塊當年試刻的漢白玉紀念碑基座浮雕紋樣。為國捐軀的國軍飛行員卻沒有被包括在姐姐參與設計的「人民」紀念碑的紀念範疇之內。
我猜,如此種種境遇,使得林瓔的父母親不願與共黨國家有絲毫聯繫吧,因此很少跟她談到中國大陸的事情,林瓔甚至都不會說中國話,一家人在美利堅這個移民國家營建著自己的藝術天地。林瓔說:「我的父母親移民來到這個國家時一無所有,但作為教育家,他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我知道,如果我的父親在世,他一定會同我的母親一樣為我而驕傲。」的確,不僅是她的父親,她的曾祖父林孝恂如果地下有知,也一定為他的這位旅居美國的曾孫女而自豪的。
看中國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