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9-05 08:32:04作者:弘毅
《道德經》中說:「五色使人眼瞎,五音使人耳聾。」也就是說,過份喜好音樂,會使人失去和氣,不能聽清楚聲音。老子認識到物極必反的道理,強調凡事應有度,同時也要防患於未然,對音、樂須多加克制。
孟子說:「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伯夷是孤竹君的長子,因推讓君位而逃隱到首陽山,在殷亡後拒絕食周粟被餓死。他歷來被讚頌為聖人中最清高的人。《論語》記載了孔子回答顏淵詢問關於治理國家的問題時,曾說:「要舍棄鄭國的音樂。」鄭國音樂屬於縱情的靡靡之音,在孔子看來,這種音樂是使男人沈迷於美色誘惑的聲音,會敗壞人的性情和愛好。
《禮記·樂記》記載,魏文侯不好古樂,正襟危坐也聽不懂,而偏愛歡快的鄭國和衛國音樂,躺在臥榻上聽的興趣盎然。唐玄宗不好琴聲,而喜愛外族傳來的羯鼓,認為它的聲音能除去自己心中的鬱悶之氣。這二位君主不喜愛古代聖哲的雅樂,卻喜歡世俗粗俗淫邪的音樂,成為後世人的笑柄。
《天寶遺事》載:唐明皇創作了《霓裳羽衣曲》後,訓練宮女,讓她們載歌載舞,用於娛樂卻疏於朝政,導致安史之亂。史載陳後主和群臣常在後庭飲酒取樂,讓嬪妃們和客人共唱《玉樹後庭花》。他們如此沉溺於歌舞中,朝政鬆懈而致亡國。這兩位君主沉醉於快樂歌舞中的卻是潛在的國破家亡時的悲哀和災禍。
晉朝的石崇利用職權積斂錢財,揮金如土,沉溺聲色犬馬、榮華富貴中,買女子教她們唱歌跳舞,揮霍無度,結果不僅惹禍被斬,而且殃及父母、妻兒,這正是「妖曲未盡,死期已到。」
擾亂人心智的聲色是如此禍國害己,對它的誘惑,明智的人怎麼能夠不加以拒絕呢?
孟子說:「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伯夷是孤竹君的長子,因推讓君位而逃隱到首陽山,在殷亡後拒絕食周粟被餓死。他歷來被讚頌為聖人中最清高的人。《論語》記載了孔子回答顏淵詢問關於治理國家的問題時,曾說:「要舍棄鄭國的音樂。」鄭國音樂屬於縱情的靡靡之音,在孔子看來,這種音樂是使男人沈迷於美色誘惑的聲音,會敗壞人的性情和愛好。
《禮記·樂記》記載,魏文侯不好古樂,正襟危坐也聽不懂,而偏愛歡快的鄭國和衛國音樂,躺在臥榻上聽的興趣盎然。唐玄宗不好琴聲,而喜愛外族傳來的羯鼓,認為它的聲音能除去自己心中的鬱悶之氣。這二位君主不喜愛古代聖哲的雅樂,卻喜歡世俗粗俗淫邪的音樂,成為後世人的笑柄。
《天寶遺事》載:唐明皇創作了《霓裳羽衣曲》後,訓練宮女,讓她們載歌載舞,用於娛樂卻疏於朝政,導致安史之亂。史載陳後主和群臣常在後庭飲酒取樂,讓嬪妃們和客人共唱《玉樹後庭花》。他們如此沉溺於歌舞中,朝政鬆懈而致亡國。這兩位君主沉醉於快樂歌舞中的卻是潛在的國破家亡時的悲哀和災禍。
晉朝的石崇利用職權積斂錢財,揮金如土,沉溺聲色犬馬、榮華富貴中,買女子教她們唱歌跳舞,揮霍無度,結果不僅惹禍被斬,而且殃及父母、妻兒,這正是「妖曲未盡,死期已到。」
擾亂人心智的聲色是如此禍國害己,對它的誘惑,明智的人怎麼能夠不加以拒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