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老子和莊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但其思想有很多不同之處。莊子是玄想家,浪漫、理想,一切自然而然是他做事的最大特色。莊子盡量把人事融入到自然,目的是想讓人過上一種「逍遙游」的生活。
莊子一生主要遊歷於社會下層,與漁夫、工匠、屠夫、農民交往密切。他看透了人情世故,認為天下是沉濁的,自己不屑於同流合污,希望追求一種理想中的「精神家園」。
《莊子》一書,把合乎自然規律看作為養生、治國的最高境界。《養生主》篇指出「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即順著自然的理路去養生才可以享盡壽命。庖丁解牛由於把握了牛的紋理,所以那把解了幾千頭牛、用了十九年的刀,其刀刃的鋒利像剛從磨刀石上磨過一樣。《德充符》篇裡談到 「才全」時,莊子認為人如果瞭解死生、窮達、飢渴、寒暑這些自然規律的運行,就可以做到「才全」。因而,莊子說「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也就是說,人不要人為地損害自己的本性,而要順應自然。故而,對於生死,莊子說「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認為人的死生是自然規律,猶如晝夜交替那樣永遠地變化著,應該應時而生,順理而死。據說,莊子對於妻子的離去,毫不傷心。他的好朋友惠施對此很生氣。莊子卻認為人的生死是自然之理,應該安心順應變化。莊子對待自己的死,表現得尤其浪漫。在他的幾個學生商量如何好好安葬莊子時,莊子卻說:我把天地當棺材,日月就是壁燈,滿天的星辰就是珠寶,世界萬物,都是我的葬送品,你們就不要再操心了。學生說:沒有棺材,我們怕烏鴉、老鷹吃了你。莊子卻哈哈大笑說:棄在露天,是送給烏鴉老鷹吃;同樣,埋在地下,是送給螞蟻吃。還不是一樣的吃嗎?為什麼要奪了這一邊的食糧送給那一邊呢?可見莊子之自然!
在治理國家上,莊子說「汝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認為人如果順著自然的本性而不用半點私意,天下就可以得到治理了。所以,莊子理想中的聖人都比較淡漠無私。
莊子卻是一個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玄想家,重視「自然」,追求超然於物外的生活境界。雖然二者的看法是不同的,但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留給後人的是更多的啟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