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0-13 09:06:12作者:
日前,網上一個關於大學豪華校門排行的帖子,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其中山東聊城大學校門被爆花了8000萬元。面對記者採訪,該大學宣傳部長劉樹山頗為氣憤,認為有人損害學校聲譽,並準備起訴。他說該校大門總共140多米長,兩層樓高,大門的28根柱子象徵著聊城大學28年的歷史,總造價才300萬元。
這座校門究竟用了多少錢,8000萬元,還是300萬元,恐怕只有天知曉,探究也沒有價值。不過,即使如劉樹山部長所言,公眾難免也要心生疑竇:就一所地方性大學,花了300萬元修一座校門,值不值得?校門長達140米,有沒有必要?28根大柱子象徵聊城大學28年歷史,明年是不是要在大門旁再豎一根大柱子?
從辦公樓建成五星級賓館、教工食堂裝觀光電梯到140米的豪華校門,如今的大學真是鮮衣怒馬,一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模樣,但如果世界大學排名以校門之大、校舍之豪華論,中國的大學多半在哈佛之上,可惜……
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對大學中的「大樓」與「大師」關係有過精闢的論述,被廣為引述。可如今許多大學,早就本末倒置了。
國內大學焉何對「大門」趨之若鶩,卻對「大師」漠不關心?簡單,「大門」是面子工程,直觀而富有衝擊力,試想:140米的校門,何其壯觀,幾公里外都可以看見,「大師」是德政工程,看不見摸不著,除了行內人士,誰知道貴校有幾位大師級人物?修「大門」易,只要財力雄厚,羅馬可以一夜之間建成,養「大師」難,投資大而收益慢,心急吃不得熱豆腐;修「大門」有油水,養「大師」賠老本,因此,在「大門」與「大師」的博弈中,「大門」穩操勝券也就在情理之中。
遙想近70年前的西南聯大,在抗戰的硝煙中,長途跋涉,流離失所,師生破衣蔽體,糙米果腹,以茅屋為校舍,以破廟為教室,躲警報,避轟炸,鑽山洞……但卻培養出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8位中科院院士、1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批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社會科學家和政治家。相形之下,如今的許多徒有「大門」不見「大師」的大學應該汗顏、懺悔。
這座校門究竟用了多少錢,8000萬元,還是300萬元,恐怕只有天知曉,探究也沒有價值。不過,即使如劉樹山部長所言,公眾難免也要心生疑竇:就一所地方性大學,花了300萬元修一座校門,值不值得?校門長達140米,有沒有必要?28根大柱子象徵聊城大學28年歷史,明年是不是要在大門旁再豎一根大柱子?
從辦公樓建成五星級賓館、教工食堂裝觀光電梯到140米的豪華校門,如今的大學真是鮮衣怒馬,一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模樣,但如果世界大學排名以校門之大、校舍之豪華論,中國的大學多半在哈佛之上,可惜……
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對大學中的「大樓」與「大師」關係有過精闢的論述,被廣為引述。可如今許多大學,早就本末倒置了。
國內大學焉何對「大門」趨之若鶩,卻對「大師」漠不關心?簡單,「大門」是面子工程,直觀而富有衝擊力,試想:140米的校門,何其壯觀,幾公里外都可以看見,「大師」是德政工程,看不見摸不著,除了行內人士,誰知道貴校有幾位大師級人物?修「大門」易,只要財力雄厚,羅馬可以一夜之間建成,養「大師」難,投資大而收益慢,心急吃不得熱豆腐;修「大門」有油水,養「大師」賠老本,因此,在「大門」與「大師」的博弈中,「大門」穩操勝券也就在情理之中。
遙想近70年前的西南聯大,在抗戰的硝煙中,長途跋涉,流離失所,師生破衣蔽體,糙米果腹,以茅屋為校舍,以破廟為教室,躲警報,避轟炸,鑽山洞……但卻培養出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8位中科院院士、1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批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社會科學家和政治家。相形之下,如今的許多徒有「大門」不見「大師」的大學應該汗顏、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