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進攻」了,國際社會連呼「怎麼辦」

發表:2006-10-25 12: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德國之聲報導/10月9日,北韓進行地下核試驗。雖然直到現在國際社會都不能百分之百地確定這次核試驗的真實性,但是試驗後所散發出來的政治核塵埃濃度卻越來越大。

國際社會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北韓帶來的壓力。美國、中國、俄羅斯三個超級大國加上日本沒能阻止北韓邁出瘋狂的一步。面對一個頑固不化的獨裁者,一個沒有前景的獨裁政體,一個強權政治的侏儒,超級大國重新坐在一起,外界要求對北韓進行嚴厲制裁的呼聲越來越高。

朝鮮半島核危機:冷戰後美國第一次不再扮演「男一號」

面對一個只想通過閉關自守存活而且完全不顧及自己百姓死活的政權,制裁又會起到什麼作用呢?一個擁有核武器和運載導彈為生存而抗爭的政權,一片充滿了飢餓災難的土地,中國又會在多大程度多大範圍內允許國際社會對這樣一個鄰居進行制裁?

聯合國安理會的權威性在一個徹頭徹尾的獨裁者面前似乎變成了紙老虎。世界各個角落都把注意力投向了這次核試驗,特別是德黑蘭。隨著人們對朝鮮核試驗真實性的不斷猜疑和判斷,潘多拉的盒子也就此被打開。如果「有核」與「無核」之間的門檻或多或少甚至完全被踩平的話,整個多邊系統將會自下而上地開始鬆動。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NPT)也可能由此失去效應。其它國家都有可能重新思考本國對待發展核武器的政策。如果北韓可以成為有核國家,我們為什麼不能?如果在一個政權靠武力支持的時代主權只有通過核武器才能確保,為什麼大家不都走上這條路呢?現在不但會出現地方核軍備競賽危機,而且核武器技術不斷擴散的危險也在不斷加大,同時增加了核軍備對抗的風險性。

北韓進行核試驗引發的核危機使得美國在冷戰結束後第一次失去了扮演最重要角色的機會,美國在這場危機中的作用大大弱化了。布希從克林頓手中接下總統接力棒之後,美國放棄了原有的體系戰略從而自動降低了自己的影響力。現在中國成為瞭解決北韓核危機的主角,同時加大了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這一結果令美國重新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這一地區。近東和中東地區也會由此向歐洲提出更多遠遠超出歐洲人想像的條件。

核大國必須提出有效的裁減軍備措施

已經沒有什麼可以遏制北韓的戰略可施,北韓核危機可能還會繼續升級。美國必須準備與北韓進行直接或者雙邊會談。而受到金正日侮辱的中國也必須開始第一次承擔起減緩以及解決地區危機的重任。

如果現在一味地強調核武器擴散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或者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瓦解熟視無睹乃至落井下石,都不會有任何意義。

如果世界明天不是由大大小小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組成,那麼現在幾個核大國就必須十分嚴肅地討論發展出行之有效的國際間裁減軍備以及不擴散核武器的計畫措施。其中一項有效措施應該是在履行裁減軍備和進行有效監控的同時,還應該提供一個平等地獲取技術與研究的通道。參與這一過程的各國都必須通過經常性的檢查和驗證以保證彼此間的透明性。如果缺少核大國的軍備裁減以及缺少在國際社會監控下獲取核技術通道,那麼引起各國之間進行核軍備競爭的後果將完全無法避免。

觀察當初被美國定義為「邪惡軸心國」伊拉克、伊朗和北韓,近5年來這些國家的發展變化無法讓人感到樂觀。薩達姆政府倒臺之後伊拉克的局勢並沒有向好的方向發展。每天當地以及整個地區的局勢都會更令人擔心:伊拉克會發生國內戰爭嗎?伊拉克會不會出現巴爾幹化?地區的崩潰與混亂能不能只限定在伊拉克境內?

北韓現在向世人展示,他們有核彈。伊朗緊隨其後而且不斷擴大它在近東地區的霸權地位。如果再加上阿富汗、巴基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以及恐怖主義,這個世界的畫面就完整了,也就沒有希望可言了。如果現在對伊朗動武,減緩國際體系核武器化進程就成了空想,近東和中東地區爆發後果無法控制的大規模衝突也將無法避免。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