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2-28 10:37:28作者:弘毅
陳寔,字仲弓,任太丘縣的縣令。一天,有人伏在他家屋樑上準備行竊,陳寔見到了,把他兒子喊過來教導說:「不好的人,不一定本性就不好,而是由習慣養成的,屋樑上的那位就是這樣的人。」一會兒,小偷就跳下來,跪在地上向陳寔認罪。陳寔說:「看你的模樣不像是個壞人,之所以行竊應該是由於生活貧困造成的。」於是送他兩卷布,叫他改過,此後那人再也沒有行竊。
明代於令儀為人忠厚,不損人利己,晚年時家境很富裕。一天夜裡有盜賊進入他家,他的兒子們抓住了盜賊,原來是鄰居的兒子。於令儀說:「你平時很少犯過,何苦做起小偷來了?」那人回答說:「是貧窮逼出來的。」問他需要什麼,那人說:「一萬錢就足夠買食物及衣服了。」
於令儀就給了他一萬錢。小偷剛離開,於令儀又叫他回來,小偷很害怕。於令儀說:「你很窮,夜裡背著一萬錢回家,恐怕被巡邏的人盤問。」於是留他到天亮才讓他離開。小偷十分慚愧,從此改過從善,鄉親們都稱讚於令儀是個好人。
淮南的孔旻,在鄉間隱居,全心全意修行,終身不做官,氣節很高尚。曾經有人偷他家園子中的竹子,孔旻可憐偷竹人涉水過河寒冷,就為他架設了一座小橋讓他渡過。由此可知他對人的仁愛友善,偷竹人感到很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