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5-10 09:10:55作者:
《三國演義》之中,周瑜自知不如諸葛亮,多次設計陷害劉備、諸葛亮,但諸葛亮卻更計高一籌,不是反激周瑜,就是將計就計兩頭佔得便宜。最後,周瑜不但無法稱心如意鏟除諸葛亮,還被諸葛亮氣到箭瘡復發,一命嗚呼。
這樣的形象,隨著小說家對諸葛亮的抬愛,逐漸被覆加在周瑜身上,透過周瑜的忌妒,突顯諸葛亮謀略無人可及,氣度上也較為寬大恢弘。但結果,褒賞了諸葛亮,卻犧牲了周瑜,「妒才如仇」從此變成周瑜的鮮明性格。
但史實上的周瑜,真和「器量狹隘」劃上等號嗎?《三國誌.吳書九》如此評論:「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
赤壁之戰的時候,孫權以周瑜和程普一起出任都督之職,讓兩人共同領軍對抗曹操。當時程普較為年長,又是孫堅時代的老將,周瑜雖是孫策的得力左右手,但輩分畢竟不如程普,所以程普對於被安排在與周瑜地位相當的職務,心有不甘,常常藉故欺侮周瑜。周瑜非但沒有計較,反而多所遷就,不以為意。長久下來,程普自覺不妥,心生慚愧,並從此心服周瑜的氣度雅量。周瑜的真實性格,由這件事不難窺之一二。
《江表傳》:「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至於周瑜與諸葛亮的心結,正史並未有任何著墨,實在不得而知,倒是對於劉備實力的忌憚,史書上有所記載。不過,周瑜當時對孫權的建言,僅止於分散劉備的勢力,並沒有打算要謀害劉備或任何人的生命。
《三國誌.吳書九》:「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筑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再說,周瑜身為江東之臣,為主設謀,鏟除對主君霸業有所危害之人,算是天經地義的事,縱使他真的對諸葛亮有所心機,也不能因此就以「忌妒」兩字作為結論。
這樣的形象,隨著小說家對諸葛亮的抬愛,逐漸被覆加在周瑜身上,透過周瑜的忌妒,突顯諸葛亮謀略無人可及,氣度上也較為寬大恢弘。但結果,褒賞了諸葛亮,卻犧牲了周瑜,「妒才如仇」從此變成周瑜的鮮明性格。
但史實上的周瑜,真和「器量狹隘」劃上等號嗎?《三國誌.吳書九》如此評論:「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
赤壁之戰的時候,孫權以周瑜和程普一起出任都督之職,讓兩人共同領軍對抗曹操。當時程普較為年長,又是孫堅時代的老將,周瑜雖是孫策的得力左右手,但輩分畢竟不如程普,所以程普對於被安排在與周瑜地位相當的職務,心有不甘,常常藉故欺侮周瑜。周瑜非但沒有計較,反而多所遷就,不以為意。長久下來,程普自覺不妥,心生慚愧,並從此心服周瑜的氣度雅量。周瑜的真實性格,由這件事不難窺之一二。
《江表傳》:「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至於周瑜與諸葛亮的心結,正史並未有任何著墨,實在不得而知,倒是對於劉備實力的忌憚,史書上有所記載。不過,周瑜當時對孫權的建言,僅止於分散劉備的勢力,並沒有打算要謀害劉備或任何人的生命。
《三國誌.吳書九》:「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筑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再說,周瑜身為江東之臣,為主設謀,鏟除對主君霸業有所危害之人,算是天經地義的事,縱使他真的對諸葛亮有所心機,也不能因此就以「忌妒」兩字作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