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富人的天堂,也是窮人的天堂

作者:笑蜀 發表:2007-06-22 01: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年初去美國訪問,從東岸走到西岸,從大都會走到小城市,見識了富足和繁華,也遇到不少無家可歸者。正好是嚴冬季節,即便在大雪紛飛的北京也從不戴帽子的我,在美國不得不買了一頂帽子護耳,那時我才真正體驗到什麼叫寒風刺骨。而無論在華盛頓街頭,還是在紐約市中心,那一股股刺骨的寒風中,總有零零星星的無家可歸者,在破毯子爛棉衣的包圍下,瑟瑟蜷坐,看了讓人萬分的不忍。

這種景觀,是美國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美國無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用美國2005年劃定的貧困標準(單身年收入低於9570美元;兩口之家低於12830美元;三口之家低於16090美元;四口之家低於19350美元;五口之家低於22610美元)來衡量,它的窮人仍不算少,達3500萬人;其中300萬人無家可歸。

市場經濟國家都會有貧富分化,窮人問題都會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考察,美國的窮人問題倒也不難理解。何況,美國的窮人問題,不完全是美國社會自身的問題,美國是世界上非法移民最多的國家,八十年代美國有過一次大赦,270萬非法移民因為此番大赦全部取得了合法身份。但僅僅20年過去,美國的非法移民竟從零起步,猛增到了現在的1200萬,是大赦當年的四倍還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數量如此巨大的非法移民,幾乎全部是窮人。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注定了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不能不付出代價,非法移民的大量湧入,就是一個主要的代價。

這就是說,只要市場經濟體制不變,只要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格局不變,美國就不免始終為窮人問題所困擾。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我們還應該看到另一個方面,那就是說,只要市場經濟體制是正常的,貧富分化就會處於一個正常的狀態,不至於無從遏制;只要社會體制是正常的,人性善的一面就會自動地起作用,帶動整個社會意識和社會的實際運行,從而使已經產生的窮人問題,得到最大限度的緩解。這種背景下,窮人問題縱然始終是一個問題,但卻是一個不斷解決中的問題,一個破壞性有限的問題,一個不會超出心理承受底線的問題,也就不可能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而顛覆整個社會。


美國怎樣照顧窮人

提到美國窮人,我們通常稱他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樣的表述其實是不準確的。美國人自己所說的窮人,主要以收入為標準,收入低就是窮人。而收入和實際的生活質量,二者未必是正相關,甚至多數情況下不是正相關,我們卻簡單地把收入水準和生活質量劃了等號。

我在美國遇到幾個朋友,都是十多年前從大陸移民美國的高級知識份子,個人年收入都在十萬美元以上,開奔馳車,住獨立別墅,屬於典型的中產階級。但他們仍然對美國很多牢騷。一個女學者就抱怨說,她每個月能拿到的實際工資,只有名義工資的四分之三,還有四分之一被政府的稅收拿走了。拿去幹什麼了呢?主要拿去救濟窮人了。他們認為美國是富人的天堂,也是窮人的天堂;富人的好日子不用講;窮人雖然收入少,但收入一旦低於貧困線,社會保障就會應有盡有,他們就可以躺在國家身上過日子,生活質量也不會差到哪兒去。惟獨中產階級最難受,工作壓力大,經濟負擔也重。當然,說歸說,真要他們離開中產階級隊伍,他們還是不干的。因為做富人幾乎不可能,美國很少暴富機會;做窮人他們顯然又不情願。

美國不可能沒有窮人


美國對窮人的照顧,以及對其他弱勢群體的照顧,確實比較週到。 我在美國見到的殘疾人和老人,大多騎電瓶助動車獨來獨往,活力十足,而不像國內的殘疾人和老人,自己昏昏然坐在助動車中,背後總有人推車照料。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人的獨立性強,能不求人盡量不求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幾乎所有細節上,對殘疾人和老人交通上的人性關懷已經十分完備,正常情況下隻身一人足以應付局面。所有路口、所有建築物的出口和入口,都有無障礙通道。公共汽車如果不裝置可與路面無縫鏈接的活動踏板,電梯如果不裝置盲人專用按鈕,一律不得出廠。諸如此類的人性化措施,為殘疾人和老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方便,使他們最大限度地享有行動自由,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人狀態。

這裡的無障礙通道,不只具有交通意義,更具有社會學意義。換句話說,它也是欠缺行動能力的那部分特殊人群的生存通道。如果沒有這樣的通道,生活中的許多扇門無疑將對他們關閉,他們的生存機會、他們的幸福指數將大打折扣。

為不具備相應生存能力的弱者打造相應的生存通道,使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融入主流社會,享受正常人的正常生活。美國對老弱病殘如此,對人口數量更為龐大的窮人更是如此。

先說住房。華盛頓唐人街(又稱中國城)有座灰紅兩色建築,叫「華樂大廈」,紐約黃金地段也有此類建築,叫「孔子大樓」,都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住戶九成以上是華人。廉租房的照顧對像當然不限於華人。聯邦政府規定,只要符合低收入的條件,即兩人之家年收入不超過45350美元;三人之家不超過51050美元;四人之家不超過56700美元;五人之家不超過61250美元,均可申請廉租房。申請一旦獲准,則不僅房租低於市價,而且只需繳納不超過家庭收入30%的租金,差額部分可憑住房券向政府兌取現金。

對窮人租房縱然頗多關照,但窮人仍未必滿足。我在馬里蘭州見到一個前幾年移民美國的老同事,因財力所限,他只能暫且租住公寓樓。談到住房情況,儘管沒有明說,但從他的神色看得出來,不能擁有獨立房產多少還是讓他覺得沒面子。所以他正在籌錢,計畫近期購房。而如果購房時他的收入水準沒有大的提升,作為低收入者,他將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種購房優惠。比如可申請抵押信貸證書,10年內享受個人所得稅的抵免;甚至可以讓政府交頭款———2003年,布希總統簽署了補助無房戶買房的法案。根據該法案,凡有能力支付月供款、但沒有足夠的錢支付頭款的美國家庭,均可申請低收入家庭特別資助,政府將為他們交納頭款和辦理房屋過戶手續的有關費用。這顯然是一個需要燒錢的事業。據統計,過去35年中,聯邦政府主要用於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的支出高達1萬億美元,此項費用今後無疑還要節節攀升。

美國為什麼能照顧窮人

  社會政策必須以一定的社會條件為前提。美國對窮人的照顧能夠實現,是因為美國社會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社會條件。

  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可能是全世界最活躍、最發達的。美國總共三億人口,各類非營利組織就有160萬個,平均不足兩百人就有一個。其所支配的國民財富,更是天文數字——— 年度總費用佔美國GDP的9%,幾與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開支持平。

  美國非營利組織的功能多種多樣,救助窮人及其他弱勢群體,則是其主要功能。我在紐約逗留期間,移民美國多年的朋友C君來看我,比約定時間晚了好幾個鐘頭。見面時他很抱歉地解釋說,他是從一個很遠很遠的社區趕過來的。因為他參加了一個志願者組織,每週都要去那個社區免費講課。他的專業本來是IT,但他真正的愛好卻只是公益。他同時在好幾個NGO兼職,當職業跟愛好的衝突終於無法迴避時,他不惜辭去了在微軟公司的工作。

  像C君這樣的公益愛好者,在美國很普遍。政府為窮人和其他弱勢群體提供的公共服務,主要針對一般需求,是基礎性的、平均化的公共服務。對窮人和其他弱勢群體的特殊需求,政府往往難以滿足。非政府組織的長處,則在於為窮人和其他弱勢群體的特殊需求提供精確的個性化服務。C君參與的志願者組織,服務對象就主要是移民美國不久的窮孩子。他們的使命,就是教那些窮孩子學英語,並引導他們瞭解美國社會各方面的情況。

  針對老人的志願者組織,在美國也是五花八門。譬如「輪子上的飯菜」,主要任務是騎著自行車給獨居老人送飯。服務於盲人和其他殘疾人的、服務於囚犯子女的、服務於失業者的、服務於無家可歸者的特定的志願者組織,亦層出不窮。總的規律是,但凡窮人和其他弱勢群體有什麼新的需求,很快就會自發產生一個相應的民間組織,為之提供定向服務。

  志願者組織之如火如荼,顯然基於美國強大的自治傳統。早在19世紀,托克維爾就這樣寫道:「美國人不論年齡多大,不論處於什麼地位,不論志趣是什麼,無不時時在組織社團。」各個權利主體之間的自由結合,在美國人從來都是天經地義。只要不存在暴動的危險和其他有組織犯罪的危險,任何人建立任何名目的組織,都是不容干涉的。惟其如此,美國民間社會才能對窮人及其他弱勢群體新的需求一直保持敏感,總是能以組織的形式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照顧窮人的一個重要社會條件,在我看來就是博愛。即便在最嚴格的市場秩序規範下產生的財富分化,也並非天然合理。再嚴格的規範也不可能絕對公平,自由競爭的勝出者不能把勝出的功勞完全歸於一己,而應懷著謙卑之心,懷著對社會、對天地萬物的感恩之心,回饋社會,與社會尤其與弱勢群體分享財富。窮人必須受到照顧,這早已是發達國家的共識。對弱者物質保障上的疏漏,精神上的歧視,對他們都意味著最大的政治不正確,誰敢在這個問題上挑戰,誰就會碰得頭破血流。正是以這樣的共識為基礎,生長出發達國家一整套的慈善文化、公益文化。這點上美國沒有獨特性。美國的獨特性,在於高度發達的第三部門保障了公民社會對慈善事業、公益事業的主導權。即便是公共服務,社會能提供的也儘可能讓社會來提供,能不讓政府做的也儘可能不讓政府做。也就是說,不僅市場不容政府插手,即便在屬於政府天職的公共服務領域,公民也有不選擇政府的自由,政府的權力同樣是有邊界的,這可以說是美國慈善文化、公益文化最大的特色。

私產保護、市場經濟和現代政體

  是公平正義的三大支柱

  美國對窮人的照顧當然談不上盡善盡美,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開篇所述,無家可歸者的問題,非法移民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美國就一直想不出辦法解決。

  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形形色色,有的因為貧困,有的無關貧困。我在白宮前面的拉法耶特公園見到一頂小帳篷,帳篷主人康賽普珊·皮喬托就是一個無家可歸者。因為不滿美國核武政策,她在這裡駐紮了整整26年,抗議了整整26年,從不曾主動離開過哪怕是一天。

  移民問題最是複雜。20年來,美國政府想了很多辦法阻止非法移民,但基本上歸於無效。為什麼?主要就因為美國社會有對非法移民的強大需求。美國的建築公司、肉聯廠等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大量勞工來自非法移民。美國人工很貴,最新通過的最低工資每小時達7.25美元,而非法移民的工資要求較低,其間的落差,就成了不良企業的重要利潤來源。如何對待非法移民一直是美國社會爭論不休的問題。放任嗎?非法移民確實帶來困擾;打擊嗎?非法移民又確實給了美國甜頭。美國政府就在這樣的兩難中一直猶疑著,欲擒又縱,欲縱又擒。不良企業就在這樣的猶疑中不斷飽餐著非法勞工的人權紅利。

  這就是說,美國對窮人的照顧,其實也有死角。至少,生活在美國的非國籍人群與公共福利基本絕緣。但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美國公共福利對於本國窮人的有效保障,在國民範圍內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公平正義,則是應該肯定的。而一些人認為,只要私人產權制度不從根本上改變,只要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國民財富的共有共享、社會的公平正義就都無從談起,但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這個判斷在當代已經難於成立。

  國民財富的分配大致有三個層次,第一次分配主要是求效率,第二、第三次分配才主要求公正。既然如此,就不應該追求、事實上也不可能做到畢其功於一役,而在第一次分配時就既實現效率,更實現國民財富的共有共享。生產主要追求效率,資本主義在它問世的最初一百年中,所創造的財富超過人類歷史上的財富總和,奧妙何在?就在於它顛覆了封建時代那種虛擬的共同體,實行了私人產權制度。歷史經驗證明,只有嚴格的私人產權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個人活力,提升整個國家的效率和創新能力。要把蛋糕做大,除了實行嚴格的私人產權制度,以及與之對應的市場經濟體制,別無他路可尋。如果無視這一點,而把共有共享的任務強加給第一次分配,必然遭到自然法則的報復,結果既失效率,又無公正。

  公正是值得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但公正不能從生產的源頭求得,生產的源頭只能服從於效率。公正只能從生產的結果中求得,即從已經創造出來的國民財富總量中求得,從財富的轉移中求得。以私產保護和市場經濟體制充分保證生產源頭的效率,保障國民財富的充分湧流;以自由民主擴大和規範第二、第三次分配,以保證國民財富適度的共有共享,實現社會公正,這樣就可以使效率與公正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社會就能既保持繁榮,也不乏和諧。這是美國經驗給我們的主要啟示。數以萬億計的美國政府的社會福利年度總支出,以及幾乎與此等量的美國非營利組織年度總支出,不都是私產保護和市場經濟體制創造的財富嗎?但得益於完善的監督體制,這些巨量的財富最終並不是私人佔有,而最終轉化為社會所有,用於公益事業尤其用來照顧窮人及其他弱勢群體。僅此兩項支出相加,如果取最大基數即以美國總人口為基數,美國年人均公共支出也遠在5000美元以上。照美國年人均收入3萬美元計算,可以說美國國民財富的至少16%已經實現了共有共享。

  總之,私產保護和市場經濟,以及現代政體,是分配公正的必要前提,也是走向社會和諧的制度起點。

窮人住房補貼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但跟美國的公共醫療開支相比,不過小巫而已。美國的絕大多數老年華人,鄉土觀念再重,也沒有葉落歸根的打算。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留戀美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在美國,只要你年滿65歲,就可以持有一張「老人證明」;如果你沒有職業和足夠的財產,還可以持有一張「窮人證明」。持有「老人證明」者,醫療費用可報銷80%左右;持有「窮人證明」者,醫療費用可全部報銷。1997年,美國又設立了一個兒童保健計畫,專門資助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假若上述三項福利都無緣享有,別急,美國窮人還可以申請其他地方性的免費保險計畫。所以,美國的老弱病殘窮根本不需要為看病發愁,不管得了什麼病,只要還有辦法救,無論採用什麼醫療手段,醫院都會全力搶救,然後幫他們找錢報銷。

美國國防費用之高久已為世人詬病。但國防費用其實不是美國最大宗的公共開支。2003年,美國國民醫療總費用達16790億美元,其中,直接的公共投入就佔到46%,共計7723億美元。這還不包括為醫療保障提供的稅收減免。該年度美國國防費用則不過4152億美元,遠低於公共醫療費用。公共醫療雖然耗資甚巨,但美國並無一個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富人和中產階級很難從中受益,主要是照顧老弱病殘窮。

針對老弱病殘窮的國內食品援助計畫,規模也很浩大。它包括15個子項目,即食品券計畫、婦女和嬰幼兒營養專項補充計畫、農貿市場營養計畫、全國學校午餐計畫、學校早餐計畫、暑假食品服務計畫、兒童和成人看護中心食品計畫、食用商品補充計畫、特別牛奶計畫、波多黎各及太平洋諸島食品援助計畫、印地安保留區食品分配計畫、營養服務激勵計畫、營養援助計畫、無家可歸兒童營養計畫,以及緊急食品援助計畫、營養教育和培訓計畫。這些計畫總的宗旨,是保證窮人、兒童、母親、老人獲得所需的營養和食品。在布希政府提出的2006年財政預算中,僅食品券計畫的預算即高達500億美元。

此外,還有各種名目的其他福利項目,譬如「殘障福利金」,再譬如中小學教育補助、高等教育補助、養老補助、失業補助等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覆蓋了窮人生活的各個領域。所以,美國的窮人,往往只是收入意義上的窮人,而不是生活質量意義上的窮人。以下數據或能說明部分問題——

46%的美國窮人家庭實際上擁有自己的房屋。其典型房屋一般有三間臥室,一個半衛生間,一個車庫,一個晒臺。美國窮人家庭中,住房擁擠的只佔6%。

76%的美國窮人家庭有空調。

75%的美國窮人家庭擁有一輛汽車,30%的美國窮人家庭擁有兩輛汽車。

美國窮人的孩子和美國中產階級的孩子在攝取蛋白質、維他命和礦物質方面幾乎沒有差別,他們一般都營養過剩,平均比二戰期間參加諾曼底登陸的美國軍人高一英吋,重十磅。

窮仍能分享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紅利,窮仍能得其所哉,所以美國的窮人一般沒有強烈的生存壓力,沒有強烈的反社會尤其是反精英情緒。當然也有一些反社會的暴力事件,但都屬於零星個案,不具有普遍意義。美國社會當然為此付出了代價,據統計,社會福利支出已佔到聯邦政府將近一半的非利息支出,相當於美國GDP的9%。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