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促北京放棄一中原則展開談判

發表:2007-10-17 01: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星期一在17大的政治報告中談到臺灣問題,呼籲兩岸對話,制定和平協議。美國政府歡迎胡錦濤的善意,但是臺灣當局呼籲北京政府放棄一中原則,並說然後兩岸才能展開協商。

胡錦濤在17大的講話中提出,臺灣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就願意展開交流對話。胡錦濤並且呼籲兩岸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協商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框架。

美國歡迎胡錦濤呼籲臺灣和談的建議,也肯定胡錦濤溫和的語氣。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兼白宮外交事物副發言人約翰德羅星期一說,「美國注意到胡主席今天在台海兩岸關係問題上的口氣溫和。美國相信胡主席的話,是朝著尋求恢復兩岸對話的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

*扁提出簽署和平協議三條件*

儘管國際媒體大多以「兩岸和平協議」作為分析的重點,但是臺灣總統陳水扁表示,簽署和平協議必須要有3個條件,首先他要求胡錦濤放棄一個中國的原則。

陳水扁說:「第二,他們必須要廢除為武力犯臺取得法律根據的反分裂國家法,第三,他們必須立即撤除針對性的,在東南沿海部署988枚戰術導彈。其次我要講,臺灣是我們的國家,是我們的祖國,所以,沒有說臺灣要從祖國分割出來的問題。」

陳水扁說,臺灣過去就曾經呼籲要在沒有前提的條件下,擱置兩岸爭議,簽署和平協議,但是中國堅持一中原則,使臺灣成為中國的一省,臺灣無法接受。陳水扁說,在一中原則下簽署的不是和平協議,而是投降協議。

*陸委會稱一中原則為對話政治障礙*

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批評一中原則是兩岸對話的政治障礙。

陳明通說:「現在經過了將近5年,胡錦濤雖然有了回應,但是卻堅持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基礎,這是製造兩岸和平協商議題的政治障礙。」

外交部長黃志芳也抨擊胡錦濤在兩岸架構上談和平,但是卻竭力打壓臺灣的外交空間,可見柔軟的身段是假,強硬的手段才是真。

相較於陳水扁政府強硬的態度,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卻不提一中原則的爭議,予以積極回應。

謝長廷說:「臺灣只要能夠維持主體性,維持現有的生活利益和尊嚴,一切和平的建議都是可行的。」

*馬英九呼籲回歸九二共識*

國民黨和親民黨都肯定胡錦濤的說法,支持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呼籲北京回歸92共識,進行和平談判,但是他不同意胡錦濤所說,要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問題。

馬英九說:「我們也要強調,這只是兩岸和平協議,臺灣未來的前途還是要由臺灣人民共同決定,這點不容許中共決定。」

臺灣自由時報的社論標題是「主權獨立的臺灣,前途為何要由中國人民決定?」社論認為,因為臺灣還沒有正名,所以胡錦濤可以借中華民國的名稱來併吞臺灣。社論認為,胡錦濤的講話毫無新意。從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到江澤民的江八點,胡錦濤的兩岸和平協議,這顯示北京政府沒有武力犯臺的能力,才希望透過談判取得臺灣。

中國時報肯定胡錦濤的「兩岸和平協議」以及呼籲與臺灣政黨對話。評論認為,和平協議作為17大正式文件,顯示美中臺三方終於為兩岸關係找到了共同點。報導說,和平協議的說法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李侃如在1998年提出的「兩岸50年不變中程協議」。2004年陳水扁也曾經提出「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協議」。後來連戰、宋楚瑜訪問北京,他們和馬英九都曾經呼籲簽署兩岸中程和平協議。現在胡錦濤正式將和平協議寫入17大的正式文件,可見這個說法已經成為美國、中國和臺灣藍綠雙方的共識。

儘管如此,和平協議的前提是一個中國,這對完全拒絕一中原則的民進黨政府而言並不具有實質的意義。

中國時報分析說,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加上和平崛起、和諧社會等理論都為北京政府建立了更高的自信,這樣的情形促成北京完整的對臺戰略方針,不受臺灣情勢波動的影響。北京未來的主要工作在於反獨,而非促統。

聯合報也認為,儘管目前兩岸因為入聯公投而陷入緊張,但是胡錦濤仍然決定以「和平」作為未來兩岸關係的基礎,不只展現了胡錦濤處理兩岸問題的信心和主導性,還抓住了大部分臺灣民眾期待兩岸和平穩定的心理。

儘管和江澤民、鄧小平相比,胡錦濤的身段更柔軟,政策更靈活務實,但是,聯合報也指出胡錦濤治理西藏時期的作為,認為胡錦濤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堅定,加上對臺灣有反分裂法的法理依據,可見北京政府和平與戰爭兩手準備並沒有改變。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