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同樣是不到30歲的兩位史丹佛大學校友Sergey Brin和Larry Page共同創辦Google,並於2004年上市。短短几年內,Google成為搜尋引擎網站的龍頭。而以搜尋起家的雅虎,卻被媒體稱為90年代的Google。
美國《BusinessWeek》就評論:"雅虎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個高科技公司可以如此容易地在產業中快速地式微。"
去年,雅虎換掉擔任六年的執行長希蒙(Terry Siemel),由楊致遠親自上陣,並且大舉招募人才,決心向Google挑戰的意味十足。只可惜,不到半年多,由於上季表現不佳,淨利下降23%,執行長楊致遠在1月底宣布要裁員1000名員工。
比起十年前,網際網路的商機愈來愈大,但是雅虎似乎並沒有掌握這個趨勢。過去五年,雅虎的表現平平,沒有創新的產品或是殺手級的新技術,卻停留在傳統媒體的圈圈裡。
少創新,缺乏未來洞見
2001年5月,雅虎聘請曾是華納兄弟公司的老闆希蒙擔任執行長。憑藉著在媒體的多年經驗,希蒙帶領雅虎在2003年中期再創高峰,市值一度高達1270億美元,好像又回到了2000年網路最輝煌的年代。
但是,由於希蒙的媒體背景,也將雅虎引領到另一個方向。2004年,他砸下重金在靠近好萊塢的聖塔夢妮卡(Santa Monica)設立一個大型的媒體中心,負責雅虎的媒體活動。同一個時期Google以更好的搜尋技術,開始瓜分雅虎的市場。
希蒙不是技術出身,也不重視技術。《BusinessWeek》指出,希蒙從來沒有融入矽谷的文化。
其實,雅虎在2002年買下搜尋引擎公司Inktomi,並於隔年購併一家提供網站廣告配置更有效率的公司Overtune。但即使如此,還是趕不上Google的腳步。Google推出的Adwords提供使用者更有效率的搜尋結果,同時也帶給廣告商更多的利潤。
雅虎後來發現Overtune的缺點,又推出"巴拿馬"計畫,可惜一直拖延,直到一年多前才真正上路。被媒體批評"做得太少,又拖得太晚。"
錯失機會,仍受財經界愛戴
這幾年來Web2.0社群網站愈來愈發達,影響力也與日俱增。Google買下Youtube是個成功的案例,雅虎雖然也成功購併幾個公司,但是卻錯過不少機會。
2005年,雅虎曾經要購併MySpace,但是卻輸給了News Corp。次年,雅虎想要以10億美金買下Facebook也沒成功。之後,微軟投資Facebook部分股份,而且是以"150億"美元的身價為基礎。
當然,雅虎也成功地買下全美最大的照片分享網站Flickr。雅虎想要在該網站加入影片分享的項目,和Youtube抗衡,但是目前尚未看到結果。
不過雅虎儘管表現欠佳,但也不是一無是處。
例如Google上市後,華爾街分析師還是相當偏愛雅虎。他們認為雅虎不只是搜尋網站,還是主要入口網站,並且提供體育、娛樂及財經等各種相關資訊,尤其是雅虎財經,是全美最受歡迎的財經網。
每個月全世界約有50億網友登入雅虎,這也是相當重要的資產。2月11日,雅虎以明顯"低估"雅虎的價值回絕了微軟的併購案。
老二加老三,能拚過老大?
對雅虎來說,現在並不是個賣出的好時機。除了自身股價低落,整個美國的經濟環境也陷入蕭條的危機,這將勢必影響未來網路收益。
不過,自從收購消息放出後,微軟的股價卻下跌10%以上,顯示外界並不看好這項購併案。因為要整合兩家完全不同文化的企業,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更重要的是,搜尋市場的老二加老三,真的能夠拚過老大Google嗎?雅虎也可能轉向和News Corp合作,由News Corp收購雅虎20%的股份,並且將旗下網路事業包括MySpace與雅虎整合,如此的交易可將雅虎的市值抬高到500億美元。
雅虎也曾想過與Google策略聯盟。許多分析師建議,乾脆將搜尋引擎部分委外給Google。根據不同的市場調查分析,Google市場佔有率為56%∼66%;而雅虎則為18%∼21%。如果委外,雅虎不但可以省下大筆的研發經費,更可以專注其它的強項。
不過,將搜尋這塊大餅拱手讓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重點是,搜尋的結果也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利潤模式要如何分配,也是個問題。更重要的是,許多廠商還是希望雅虎繼續守住搜尋市場,不要讓Google成為"獨佔"。
未來雅虎能否化危機為轉機,將是科技界持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