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一抱 感情好
剛到加拿大不久,有個朋友領我到教堂去參加主日活動。走進教堂後,我聽見有人喊我的名字,扭頭一看,一個加拿大女士張開雙臂,笑容滿面地從走廊盡頭向我走來。我認出那是常來我洗衣店乾洗衣物的客人,於是也笑著向她打招呼。她走到我面前兩三米的地方,猶豫了一下,把胳膊放了下來,繼續和我寒暄。我腦子裡閃過一個問號:她剛才兩臂大張是什麼意思?我好像漏掉了什麼。
正想著,又有人走進了教堂,我的這位女顧客又大張雙臂,向另一位女士迎了過去。對方立即張開雙臂迎向她,兩個女人擁抱在一起,互相拍了拍後背,然後熱情地交談起來。
我立即明白自己漏掉了什麼。
後來,這位女顧客又到我店裡來,我衝過去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這位女顧客倒被嚇了一跳,估計一定很奇怪,我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加拿大"起來?
從此,我對女人和女人之間的擁抱就得心應手了,反正抱比不抱熱情,熱情比不熱情好。可抱可不抱的時候,我就主動伸手抱一下,感情立即加深了好幾分。
西方禮節"吃不消"
出國多年,有一件事我至今仍不習慣--被紳士們禮節性地擁抱、親吻。
第一個擁抱我的異國男人,是賣給我洗衣機的一個銷售員。那是一個五六十歲的幹練男士,口若懸河。可惜我當時能聽懂的很有限,只挑想知道的問,然後在他的滔滔不絕中仔細搜尋答案。
簽完了購買合同,銷售男士特別高興,冷不丁地給了我一個擁抱,沒等我有反應就鬆了手。我雖然有點兒吃驚,但馬上就明白,這是他興之所至的道別。
後來,這位男士每次到店裡來,都是見面時先來個擁抱,臨走時再來個擁抱,熱情得一塌糊塗,我卻在心裏大喊"吃不消"。
其實,"擁抱"這個詞並不能準確地描述這個熱情的動作,因為雙方的身體並不接觸,似乎只是臉頰碰了一下而已。但對我們這些內斂、含蓄的東方人來說,這本不是我們表達感情的方式,即使父親和成年女兒之間,也極少有這樣的動作,兄妹之間一般也不這樣抒發感情。因此,在國外和並不熟悉的男士們頻頻擁抱,我心裏仍然會有不自在和抗拒的感覺。
離開加拿大時,我和朋友們告別,大家都象徵性地和我抱了抱。幸虧有那個銷售男士的擁抱"墊底",我自然、大方地和大家一一"抱"別。
等到了美國參加美國人的聚會才發現,臨走時,男主人會給每位女賓一個擁抱,每位男賓也會給女主人一個擁抱。相比之下,"加拿大式"的擁抱實在"小兒科"--美國紳士不僅抱的時間長,還會在你的面頰上認真地親一下。
其實,在進門時,大家就交叉擁抱、頰吻了的,只是咱中國男士很少這樣對待女主人,而男主人如果和女賓不熟,這一步驟在中國客人進門時也就省略了。
讓我鬱悶的是在自己家裡請老美聚會,美國紳士們個個臨走時都要來那麼一下,往往讓我渾身僵硬,至今也沒能練出"鐵布衫"的功夫來。
前幾天,我邀請兩個美國牌友到家裡打橋牌,其中的一位男士是位音樂家,退休前曾在英國生活多年,言談舉止特有紳士風度。讓我很不適應的是,別人在我面頰上親一下都是象徵性的,可他是真親。
有一次他走後,我感到臉上有點兒濕,就使勁擦了兩下,自言自語道:"怎麼有種被‘吃豆腐'的感覺呢?"
老公立即在旁邊接話說:"吃什麼豆腐?還以為自己是嫩豆腐啊!"
再老的豆腐也是豆腐,你總不能把它當白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