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新聞辦1月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根據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15,781元人民幣,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則為4,761元人民幣。2008年中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的絕對差距首次突破萬元,達到11,020元人民幣,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差距最大的一年。2007年中國大陸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3.33:1,絕對差距為9,646元人民幣,而2008年的城鄉收入比差距達3.36:1。中國經濟下滑對農民收入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城鎮居民。
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居世界之最
中國官方計畫通過提高糧價來縮小差距,以緩解因城鄉差距過大可能導致的嚴重社會問題。分析人士認為,提高糧價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貧困問題。沒有土地所有權、一直以來的對農民區別對待的歧視政策,以及特權階層所享有的權利,是造成農民貧困、城鄉貧富懸殊的主要原因。
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大由來已久,堪稱世界之最。中科院經濟研究所分別於1988年、1995年、2002年展開三次全中國範圍的住戶調查,並在《財經》雜誌上發表論文〈貧富中國〉,指出中國城鄉收入差居世界最高,而且這種差距仍在擴大,落後地區收入差距最為明顯。
文章指出,如果把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所涵蓋的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種各樣的實物性補貼等因素考慮進去,有人估計城鄉收入差距可能要達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比如說城鎮居民中很多人是享受公費醫療的,而農村居民卻沒有這種待遇;城鎮的中、小學能夠獲得國家大量的財政補貼,而農村的學校得到的補貼非常少,農民卻要集資辦學;城鎮居民享受養老金保障、失業保險、最低生活費救濟,而這些對農村居民來說卻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
中國與其它國家相比,如果僅僅看貨幣收入差距,或者說名義收入的差距,非洲的辛巴威的城鄉收入差距比中國稍微高一點,但是如果把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居世界之最。
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長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可以說是「全民皆貧」。30年間,率先致富的人群以驚人的速度聚集起巨大的財富。一條數據可以說明中國財富集中和增長的驚人程度。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發布的「2006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的150萬個家庭(約佔全國家庭總數的0.4%)佔有中國財富總量的70%,這還只計算了存款、股票等公開的金融資產,未計算灰色收入,而在發達國家,一般情況下是5%的家庭佔有50%至60%的財富。
另一條資料則說明財富集中在甚麼人手中。據國務院研究室、中央黨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國社科院等部門一份聯合調查報告的數據,截至2008年3月底,中國內地私人擁有財產(不包括在境外、外國的財產)超過5,000萬元以上的有27,310人,超過1億元以上的有3,220人。在超過1億元以上的富豪當中,有2,932人是高幹子女,他們擁有資產20,450餘億元。而考證其資產來源,主要是依靠父輩的權力資本來獲得。
在美國,富人在農村,窮人則在城市。與之相反的是,中國的富人在城市,尤其是上述豪富都來自於城市特權階層。
農民不擁有生產資料──土地
中國13億人口中,農村居民有8億。中共建國時的口號是使「耕者有其田」,可是60年過去了,農民依然是政府的佃農。中國《農產品市場週刊》網站負責人黃良天說:「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改革30年,農民實際上沒有甚麼收穫。關鍵的一點是在土地制度上面,農民沒有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農民在共和國整個60年過程中一直都處在一個受剝削、受剝奪的階層。」
黑龍江省的農業學者廖誠認為,長期以來,國家壟斷行業對於農民的盤剝,以及官僚貪腐嚴重,是造成農民處境惡化的主要原因:「政府權力壟斷,經濟壟斷,國有企業利用壟斷優勢隨意抬價要價,導致農民收入低得可憐。官僚腐敗越演越烈的國家政府反哺農業的口號提得越來越響,但是實際情況都是適得其反的。」
對於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擴大的趨勢,黃良天認為,中國如果不改革現行的土地制度,目前由於經濟下滑導致的大量失業民工返鄉卻無田可種,這將會對社會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