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之音」中文網報導,中國1月份新增貸款達人民幣1兆6200億元,年增率高出100%,加上春節期間銷售表現佳,讓不少經濟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在去年第4季開始的大幅度下滑可能正在結束,中國可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第1個走出經濟低迷的國家。
美國著名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Lardy)認為,這種樂觀的期望是有根據。
他表示,中國經濟在今年第1季或第2季就可能恢復較快的成長,理由有2個:「因為中國沒有太多的有毒的金融資產,沒有從國外購買很多這類資產。」
拉迪是華府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他提到的第2個原因是,美國家庭的債務在GDP中所佔比例是100%。中國的比例只有20%。
拉迪的結論是:中國的消費不會崩潰,中國推動經濟成長的空間很大,因此中國經濟下滑的過程可能已經結束,開始進入反彈階段。
不過,報導指出,對於拉迪的看法,不少專家表示不能贊同。摩根史丹利亞洲部門負責人羅奇認為,去年第4季中國經濟下滑的程度應該比官方公布的數據大得多。
羅奇說,以中國為出口中心的亞洲主要商品供應國為例,臺灣12月份對中國的出口銳減56%,日本對中國出口下降35%,韓國也是同樣。中國出口機器停轉,亞洲其它國家疲軟的程度更嚴重。套用1個老的說法是,中國打個噴嚏,亞洲其它部分都患重感冒。
他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在今年實現8%的經濟成長目標極其困難,中國經濟今年的成長速度能夠達到6%,就已經是相當不錯。
羅奇對中國政府在擴大醫療保險、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社會保險等方面所採取的措施,是否能夠對擴大內需產生預期的效果也表示懷疑。
他說,中國的消費文化非常不發達。民眾習慣把錢存起來,這直接影響到消費的成長。在消費難成長的情況下,政府的基建投資就格外重要;但基建投資只能暫時推動成長,難以改變消費不足的問題。在消費走強前,中國經濟反彈都是短期、臨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