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慕尼黑,一慈善團體的成員為窮人發放食物
這是一種相對貧困,人們缺乏就業培訓機會,看不到生活前景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讓很多人關注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些無家可歸,顛沛流離的"窮人們"的生活。或許在很多人的眼中,享有"歐洲經濟發動機"美譽的德國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人國度。
然而,德國聯邦統計局和一慈善協會聯合組織今年5月1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實際上,德國的財富天平存在很大的傾斜度。德國的貧富差距不僅存在於東西部之間,還存在於南北之間。因而人們將這份報告稱為"貧困地圖冊"。
雖然沒有極端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狀,但是在德國各大城市的街頭,奇裝異服的流浪漢牽著狗沿街乞討的景象還是屢見不鮮。
500米內見5個乞討者
據德國聯邦勞動局發布,今年5月份德國失業人數達345.8萬人,同比增加17.5萬人,失業率為8.2%。高失業率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流浪乞討者大量增加。留給記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柏林最繁華的"褲襠大街"上,記者曾在不到500米的路段上遇見5個流浪乞討者。
同樣,在號稱德國最富庶的城市慕尼黑,位於市中心最著名的瑪麗亞廣場上,流浪藝人也是街頭一景,他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吹拉彈唱,但喧鬧的氛圍卻襯托著他們討要錢財的卑微和無奈。據慕尼黑的救助機構人員告訴記者:德國的流浪者情況相當複雜,非法移民、無勞動技能、吸毒、賭徒、愛滋病患者、破產者、未婚媽媽和退伍的職業軍人等,都可能成為無家可歸者。
另外,讓當地救助機構頗感尷尬的一個現象是,有一部分的退伍軍人因為長期過集體生活而喪失獨立操持生活的能力,尤其是對個人財務管理不善,往往會因為財務危機被房東趕走,在街頭漂泊流浪。
採訪時和流浪漢相遇
為此,德國有專門的政府機構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民間也有大量熱衷於救助工作的團體。
"流浪者之家"主要為流浪者提供飲食救助。德國較大城市的火車站均有這類全天候的救助機構。因為救助機構設在火車站,除了流浪者,其他有特別需要的中轉候車者也可以將其當作歇腳地,享受免費飲食,還可以免費閱覽圖書、雜誌、看電視和上網。
記者曾經採訪過法蘭克福的一個"流浪者之家"。據負責人介紹,當地的機構通常情況下每天能接待100-150人,其中有50名流浪者。記者採訪時,隔壁一間並不寬敞的房間裡就有3個正在邊吃麵包邊閱覽報紙的流浪漢,一個頭髮蓬亂的男青年吃完一份快餐後,披上破舊的毛毯拉門而去,就像走出自己的家門一樣。
"Weser5留宿中心"則是專門為流浪者提供住宿的機構,不提供飲食。該中心設有60張床位,每個房間放置4-6張。另設有棋牌室、閱覽室、電視室,並配有撞球桌等娛樂設施,還有自助廚房,中心內很溫馨,像家一樣。
法律系畢業的皮特.漢欽亞內特在此當了7年志願者。他告訴記者,由於社會競爭激烈,來這兒居住的或是失業者,或是因工作壓力大,在外酗酒不願回家的人,也有吸毒者。留宿中心為他們提供24小時住宿服務。交談中,皮特.漢欽亞內特向記者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情況,這個中心允許流浪漢帶"女朋友"留宿。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留宿中心"發現流浪者如果過於依賴社會救助,天長日久則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留宿中心"配備自助廚房,鼓勵流浪者動手開火做飯,操持家務,保持與正常生活最近的狀態。
貧富差距還在拉大
在德國,每年都會發布貧富報告,貧窮問題正在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據統計,每8個德國人中就有一個被視為窮人,另有13%的德國居民因接受失業金、住房或子女補貼等社會福利金勉強維持生活。與此同時,一小部分高收入階層的月收入卻還在持續提高。
曾有德國的政治界人士稱:"我們必須承認,在德國,貧困是一種新的社會現象,是一種相對的貧困,......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貧困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這種貧困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物質貧困,其二是一種僵化的貧困,比如無法享受足夠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看不到過上美好生活的前景,尤其是缺乏就業和培訓機會等等。"
德國政府把月收入低於中位水平60%的人定義為貧困者。所謂月收入中位水平,是指可把總人口按收入水平高低分成兩個人數相等群體的月收入值。現階段,德國單身者月收入中位水平約為1066美元,子女未成年的3口之家月收入中位水平約為2240美元。更重要的是,兒童是最受貧困衝擊的群體之一。《時代》週刊估計,300多萬名德國兒童正生活在貧困中,僅在柏林,多達36%的兒童為貧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