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又爆「中醫大剽竊」,學術腐敗層出不窮

發表:2009-06-22 04: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遠在東北的「遼大抄襲門」餘波未息,南國廣州又爆出「中醫大剽竊」事件。發生在高等院校的學術不端行為,你方唱罷我登場,此起彼伏,層出不窮。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廣州中醫藥大學兩名女教授舉報該校校長徐志偉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兩篇文章雷同字數比例接近44%,就連用於實驗的小白鼠體重亦毫髮不差、別無二致。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雷同文段還出現文字、標點甚至排版「錯則同錯」的現象。

事件目前仍處於媒體曝光階段,權威部門尚未介入調查,但當事人徐志偉面對質疑語焉不詳、言顧左右,給出的解釋是──「有人別有用心,目的是把我搞下臺」──蒼白無力,難以服眾。由此推想,事情的真相已呼之欲出。

該事件的披露,順帶反映出學術腐敗行為的「新動向」。其一,涉及人員高端化。高等院校「掌門人」涉嫌抄襲剽竊,迄今似乎仍是頭一宗── 一校之長尚且行為不端,不免讓人增添「上樑不正下樑歪」的擔憂。其二,論文捉刀現象浮出水面。事件中,舉報人之一吳麗麗自稱是抄襲論文的「捉刀者」,換言之,徐志偉連抄都懶得自己抄,著實令人嘆服。其三,學術腐敗趨向「黑社會化」。據媒體報導,復旦大學知名學者葛劍雄參與打假後,廣州中醫藥大學相關人士以電話和匿名信等方式,對其進行威脅恐嚇,卑劣行徑幾近街頭混混。

近年來,內地高校、科研機構學術造假、學錢交易的醜聞屢見不鮮,蔚為壯觀。抄襲者的個人操守和道德品質固然應當受到譴責批判,引致學術腐敗的制度土壤更應引起反思和整肅。

可以說,中國目前不合理的科研評價機制,是造成抄襲、造假現象橫生的一大誘因。學術體制日趨功利化、工具化和反科學化,採取簡單的量化標準作為評價和獎罰的尺度,片面追求所謂學術成果的「快、多、新、大、用」。在這種急功近利、俗不可耐的氛圍中,研究的目的不是為了造福社會,而是為了撈取好處,學術也便成了某些人和某些單位的「升降機、敲門磚和印鈔機」,就連「大家閨秀」亦不惜「倚門賣笑」。知名學者易中天曾對此發表議論──「學術量化之後,大學老師每天都在計較發多少論文,發在哪裡。大學就像個養雞場,學校天天數蛋,簡直就是地主老財的思維方式」。

學術腐敗之所以讓人痛心疾首,是因為學術和學術中人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道德的最後底線。它的風氣敗壞,將毒害一代青年學人的良知,摧毀社會的價值觀。板子打在造假者身上,只是治標之策,倘若不鏟除制度土壤,對學術不端行為刮骨療傷、正本清源,一個「文抄公」倒下了,還會有無數的「文抄公」繼續招搖過市。

来源:大公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