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當你漫步街頭,你會發現最有特色的所在竟然是那些街頭林立、風格各異的小酒吧。澳洲人大多在週四領薪水,所以,每到週末,他們總要邀上三五好友,找個小酒吧去痛飲一番,每到這個時候,街頭酒吧就會人頭湧湧,生意火爆,別有一番景象。
澳洲無疑是一個酒的國度,在這裡,飲酒者之眾,飲酒場合之多,酒類消費量之大,也許均可名列世界前茅。我所認識的澳洲人,除了法律規定不滿18週歲的青年不准飲用帶酒精的飲料之外,不論男女老少,有事無事,總喜歡端起酒杯淺酌一番。
中年澳洲男人,腆著"啤酒肚"的很普遍,就是退休老人,貪杯的也不在少數。至於女士喝酒,更成時髦,所以,國內到澳洲來旅遊的人,偶爾見到一些 "巨無霸"式的"肥婆",頗感新奇,殊不知這種現像在澳洲,還真是小菜一碟,隨處可見。
澳洲酒的生產量每年約為4億公升,主要產地在南澳大利亞州。不過,澳洲人所貪的杯中之物,既不是白蘭地,也不是威士忌,而主要是葡萄酒和啤酒。澳洲人多飲啤酒,而且要帶苦味才過癮。近20年來,由於愛喝葡萄酒的歐洲移民主要是義大利人,希臘人增多,助長了喝葡萄酒的風氣,所以,如今喝葡萄酒也漸成時髦。
在南澳大利亞首府阿德萊德東北部約55公里處,有一個長約30公里、寬約8公里的谷地──這便是全澳聞名的葡萄產地巴羅薩谷地。這裡每年出產的葡萄大約5000余噸,佔全澳洲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由於這裡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冬天溫和多雨,夏天炎熱乾燥,非常適合葡萄生長,因此全年都有不同品種的葡萄上市。用這裡的葡萄所釀的酒,以里斯林白葡萄酒、白勃艮地酒、克拉萊特紅葡萄酒和香檳酒、櫻桃酒為上品,每年到了葡萄收穫的季節,這裡還要舉辦加維特葡萄節,請前來參加的貴賓和旅遊者品嚐新鮮葡萄和新釀的葡萄酒。
啤酒,作為一種普通的大眾化的飲料,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在澳洲是民生的必需品。許多澳洲的"高陽酒徒"就語氣堅定地說:"不吃飯可以,不喝啤酒不行"。在澳洲,不論是在悉尼、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還是像艾麗絲斯普林斯、帕特里克爾這樣的寂寞小鎮,抬眼望去,你最先找到的地方肯定是酒吧。一是因為它裝潢醒目、極富色彩,二是因為它門庭若市、十分熱鬧。特別是到了炎熱的夏天,那兒就是給人們解除酷暑、帶來清涼的一泓清泉。
在澳大利亞,酒吧也不再僅僅是人們飲酒的地方,而是一個綜合性的交際場所,比如朋友會面,暢敘別後之情;交流新聞信息,分析股票行情等,一扎啤酒,穩托在手,慢慢品味,既不就菜,也不就座,佇立庭堂,侃侃而談,這種酒文化氛圍,已成為澳洲人的日常生活與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有人說,不談酒,就根本不可能瞭解澳洲人和澳洲文化。
在澳大利亞,有許多物品價格不菲。唯有啤酒一項,物美價廉,且供應充足,而且澳洲政府還在市場經濟中來了一個硬性的"價格限制",決不允許啤酒任意漲價,從而大大拓展了啤酒的市場。
在澳洲最北端的名城達爾文市,主要大街上的加油站曾在一段時間內挂出一則頗有誘惑性的廣告:"請使用德士古─阿斯特拉汽油,省下錢來喝啤酒"。這是汽油商和啤酒商合謀的傑作,真可謂一箭雙鵰。澳洲政府不允許在電視廣播中作菸酒廣告,但這則構思巧妙的廣告,頗能勾起不少酒徒的酒癮(酒蟲發作)。
據權威資料統計,按人口平均計算,一個小小的達爾文市,其啤酒的實際消費量居然僅次於德國的慕尼黑市,高居世界第二位。
我曾在同樣位於北澳地區的澳洲中部城市艾麗絲斯普林斯鎮住過幾天,驚奇的發現,在這個寂寞的小鎮的公共場合,比如市政廳門前的草坪上,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酒鬼,有白人,也有土著人,醉醺醺的,酒氣衝天。對當地人來說,啤酒不過是飲料而已,喝多了,充其量也不過躺在地上睡一會而已。
聽人說,在這個地區的酒吧和酒館,有一個明文規定,凡是去裡面喝酒的人要穿一種被稱為"達爾文酒裝"的服飾,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極為簡單的夏季服飾,短褲、襯衫和長襪,否則就會被視為不懂禮貌,而且在酒館裡,通常都是客人自己去櫃臺取酒,不用酒館招待送來。但有趣的是,這一帶酒的消費量雖然非常驚人,但這裡卻很少生產啤酒,而多是從南澳大利業、昆士蘭、新南威爾士、塔斯馬尼亞運來,這樣,這裡的酒徒在滿足需求的同時,還要額外貼上一份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