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一向以獨立經濟實體參與國際組織,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規劃從來不提香港,遑論把香港包括在規劃內,但三年前,中國在沒有事前諮詢、港府沒有參與的情況下,在涵蓋2006年至 2010年的"十一五"規劃中首度提及香港和澳門,當中將香港界定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港府在文件公布後才制訂一系列行動綱領予以配合,被指後知後覺;但亦有評論憂慮,在"十一五"規劃中談及香港角色可能模糊了兩制的分界線。
據瞭解,內地現正就"十二五"規劃進行討論,個別省市已就末來經濟發展方向公開表態,預計討論明年初完成,明年中至下半年啟動,2011年向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交代規劃內容。
劉延東星期日在香港出席青年論壇時主動表示,"十二五"規劃會研究港澳在中國改革中的功能定位機制,希望港澳把握難得的機遇,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這是國家級領導人首次開腔邀請港澳參與中國內地的經濟規劃,中文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崔啟源接受本臺訪問時表示,是否影響一國兩制是政治問題,但經濟上而言,參與是必然的,因為五年經濟規劃是各省市爭取發展資源的場所,香港參與,至少可以不致讓優惠政策向上海傾斜,保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無可諱言,香港比上海優勝之處是人才制度等軟體,故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十月時曾表明,香港是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首選試驗場。
崔教授指出,香港是一個自由港,討價還價能力極之有限,惟一是香港仍有民主派在爭取及提出反對聲音,令中央政府有時不得不在經濟政策上稍作補償和優惠。
他認為,香港難以影響中央的發展方向,但在涉及民生的相關議題上,港府應可爭取,例如爭取毗鄰香港的廣東省在發展重工業時加強環保的要求等。
崔啟源教授分析,明白部分港人會憂慮一國兩制界線被模糊,但不參與不等於香港可以免受中央政府的指令,以現時討論中的高速鐵路興建問題便是中央要求的例子。
不過,如何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及香港而又不影響香港的獨立經濟實體地位,而不至於影響外國對香港的看法和一國兩制實施的決心,仍然有待研究和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