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阿凡達》從影院走出來,一度無語。不是無話可說,而是不知從何說起。就像望著影片中那漂浮雲端的神山,內心裏對這部電影只有深深的敬畏。用寧財神的話說,跟他一起去看電影的幾個導演、製片人都被震傻了。
準確地說,這是一部讓人感到絕望的影片。《阿凡達》一橫空出世,國內電影人恐怕再也不敢提什麼趕超好萊塢了,誰提誰注定要成為笑話。一想到這裡,不能不對國內導演們表示深切的同情。
固然有很多地方可以表明國產電影的差距所在,比如資金和技術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可話說回來,這些理由其實經不起推敲。就算給張藝謀這麼多錢,甚至把整個技術團隊都請過來,我敢打賭他也拍不出《阿凡達》。因為影片中那個完全憑藉虛構創造出來的潘多拉星球,也是我們所力不能逮的。缺乏想像力,這也已經是國產電影的通病了。
更要命的是,我突然領悟到自己向來所認為的好萊塢影片的一大硬傷,原來並不存在---至少沒有想像的嚴重。近些年來,好萊塢大片似乎越來越注重視覺特效,從而忽視了對精神內涵的追求。表面來看,《阿凡達》也是如此。雖然這部電影完整地講述了一段關於星球殖民(有人說這是"暴力拆遷")的故事,但導演並不在乎怎麼才能把故事演繹得曲折動人、蕩氣迴腸;相反地,如何通過電影語言把故事整得更好看刺激,才是影片的重點所在。
我一度認為,這表明好萊塢大片放棄了對精神表達的追求,因此難免走入審美的困境。看了《阿凡達》後,我發現自己錯得離譜。實際上,這並非好萊塢大導演們喪失崇高意識,而是人家不想玩深沉了。說得更明白一點,咱們自以為崇高的東西,在人家那裡不過常識而已。所謂正義戰勝邪惡,所謂自由高於一切,也就不再值得好萊塢導演像以往那樣隆重地進行表述。指責好萊塢大片追求視覺至上、漠視思想內涵,更多是一種誤讀。
這樣的話,國內導演實際上陷入了雙重困境之中。拼資金和技術,咱們不能不自嘆不如,可要和人家比拚思想的境界,對方壓根已經不玩這個了。這還不算最大的悲劇。更讓人悲哀的是,咱們的導演玩不起像《阿凡達》這樣的大片,卻又不敢玩人家目為常識的思想。哪怕是裝深沉,恐怕導演們還得為影片能否通過審查而焦灼不安。
青年導演陸川看完《阿凡達》後感慨:"絕大部分有可能發言,有權利(註:應為"權力")發言的我們,都自覺放棄了通往崇高的道路,而徹底擁抱了低俗。"這句話不失為國內電影人的一幅自畫像。與此相應的事實,這幾年國產電影除了走搞笑低俗路線外,甚至喪失了基本的複製(反映)現實的能力。賺得盆滿缽滿的《三槍拍案驚奇》,就是一例。第46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揭曉後,小說家北村不禁為《不能沒有你》所表達的"真實的力量"而落淚。可要知道,類似影片中的故事在當下可謂俯拾皆是,卻為幾乎所有的大陸導演所熟視無睹。
李承鵬評論《阿凡達》說:"技術上中國電影落後五十年,人性上中國電影落後五千年。"這句話確實擊中了國內電影人的要害。缺乏資金、技術或者想像力,嚴格來說都不是國產電影的軟肋,躲避崇高才是國內電影人共同的致命傷。這樣一想,即便對《阿凡達》可以無語,內心又怎能不隱隱作痛?